(转载)《标量波理论与科学革命》第二章(附注+配图)


11

  彩虹按:“所谓标量波,是三维电磁波的矢量要素全部中和后形成的状态,是零的状态,它是作为零矢量波而被包容在四维空间(五维时空)的潜在系统中的重力潜在压力。它内含静电标量潜在和磁气矢量潜在,它是存在于真空空间的压力。也叫做特斯拉标量电磁波、标量电气重力波、零矢量电磁波、特斯拉波。它是博姆说的‘隐含序’。这个波不是通过发射机器和目标之间的空间来输送物质和能量,而是使时空自体构造中的图案和图形在遥远目标所在的局部时空会合、干涉、共振,以此使物质和能量产生。标量波电磁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应用它来制造武器使整个人类面临绝灭的灾难;也可用它来谋求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作者

标量波理论与科学革命

12

 

                                              目 录

                                   前言
                                  引子 人工地震百年前就发生了
                                  第一章 地震武器是可能存在的
                                    1. 天才尼古拉•特斯拉的苦恼
                                    2. 原苏联的标量电磁武器
                                    3. 啄木鸟栅极和美国航天飞机的爆炸
                                    4. 先人的业绩——动物磁场和奥多之力   
                                    5. 拉依希的奥尔孔能量     
                                    6. 科学的新进展有赖于中性能量的阐明
                                    7. 不使用物质燃料(石油、煤、核燃料等)获得能量
                                  第二章 完整的科学体系必须包含标量波理论
                                    1. 被现代科学忽视的纵波-重力波
                                    2. 被现代科学忽视的伸-缩同时发生现象

                                     3. 作为全息摄影的宇宙图像
                                    4. 能量从真空涌出
                                    5. 原子放射的反重力、标量波
                                    6. 不靠石油、核燃料等获取能量的理论        
                                    7. 宇宙是一个按黄金分割比形成的螺旋构造       
                                    8. 从横波文明到纵波文明
                                    9. 关于布利尔能量和哈契松(Hutchison)效果             
                                  第三章 应用标量波理论阐释特异现象
                                    1. 电磁波和气、Ψ 能量的不同
                                    2. 三维与四维的不同
                                    3. 气的本质是生命层次的标量波
                                    4. Ψ 能量是高维的标量波         
                                    5. 对PK·ESP的探讨

                                     6. 超能力现象的机制
                                  第四章 新科学的发端:普朗克常数h、标量波、混沌
                                    1. 宇宙的最小单位是普朗克常数h

                                     2. 标量波在原子当中发生

                                     3. 以10的5次方相间隔的宇宙各层阶

                                     4. 脑的实质是光和意识
                                    5. 混沌·弗拉克塔尔是创造之源

                                     6. 孤立波(波粒子)、耗散结构是现象之母
                                  第五章 由光和标量波组成的宇宙图像
                                    1. 光形成于光子和宇宙意识                              

                                     2. 根源之光是气和普拉纳的媒体
                                    3. 万物形成于光或电子 、阳电子
                                    4. 中性芯是宇宙得以存在的基础

                                   结束语 宇宙意识和标量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 

完整的科学体系必须包含标量波理论

 

1. 被现代科学忽视的纵波的重力波

   

    第一. 现代科学所说的能量,是指由电磁波形成的电磁能量。电磁能量碰上物质后,一部分被物质吸收,余下的被反射,就是说它不能透过物质。为了输送电磁能量,电线是必要的。在无线输送的场合,例如电视台发送电磁信号时,假如电磁信号遇上障碍物(例如山脉和高楼),就会被阻隔。即使是穿透力较强的X-射线也不能例外。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被检查者需要脱去有钮扣的衣服,就是为了让X-射线顺畅透过人体。

   

    第二. 在现代科学中,没有“反重力”这样的概念。电磁力具有吸引和反抗(排斥力)这两种作用,但是,重力只有对于物体的吸引力,而没有排斥力。重力的排斥力是应该有的。那么作为重力排斥力的反重力究竟是什么呢?物理学应该搞清这个问题。

   

    非电磁能量的可透过一切物体的未知波是什么呢?具有反重力作用的未知力的真面目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就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

    假如我们说“不用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核燃料便能获得能量”的话,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那个能量源于何处?其回答是,“那个能量是从真空中涌出的。”还有,通过一种未知能量的照射,能把核废料妥善地处理掉,这又是为什么呢?回答是:“核废料被消灭在真空的空间中了。”

   

    原苏联研制的标量发生装置产生的未知能量和布利尔能量是同种性质的能量。实验显示,布利尔能量运用得是否有效与使用者的精神和意识活动有密切关系。原苏联的标量发生装置,在应用时也与信息、思考、意识有关连。这启示我们,这种未知的能量,与现在我们所说的气、普拉纳、生命体能量、Ψ(Psi)能量以及人类的精神能量是同种性质的。

   

    对这种未知能量(力或者波)的本质的阐明,不会导致全盘否定现代科学。假如抓住以下的两个关键,便能扩展现代科学的三维观念,使只被用来测定质量的数值得以延伸。这样一来,现代科学也能参与对未知能量的阐明了。

 

    第一个关键是“维”的扩张,即发现空间的第四维要素。这即是发现“标量潜在压力”。这个“标量潜在压力”是创造时间,并使之与空间一体化,最终形成“五维时空”的根源。

    第二个关键,是打破对现代科学的一个常识的迷信,那个常识是“假如正负能量相互否定,则两败俱伤,全部消失”。能量不会消失,它应该转化为其它东西。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看上去相互否定消灭的能量,应该是变换为某种其他的东西(未知的能量)的。

   

    现代科学用于实验和检测的仪器,只能观察电子和电磁波的变化,即正和负的变化(场的混乱),通过使电子和电磁波增幅而对其进行观察。这可以说是“看得见的世界” 的测定吧。

    但是,“被否定的能量”,是正和负中和后形成的东西,其性质是电气的中性。中和后的东西没有质量,是零。所以在现代科学的测定仪器中,它表现不出数值。因此从三维的角度看,它处于零的状态。

    于是,该起用“标量”这一个概念了。我想先用一点篇幅,来叙述一下现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我的发现之间的异同。这是必要的,否则就很难揭开未知现象的真面目。

   

    首先来介绍一下标量和矢量(向量)这些数学和物理学上的概念吧。

   

   (1)矢量,是有大小、方向性、角度(即长、宽、高)的量,是三维的物体,具有质量。

   

   (2)标量,是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性、角度的量。与它对应的状态有气体和真空的空间。对它界定的词有中和、中性。实际上,这便是四维(真空的空间),其物理的实体是“潜在压力”。在现代科学的测定中,它处于零状态。正负相抵被否定的能量,作为“零矢量”,在真空的空间变换为压力而存在。从 “能量守恒定律”来看,这是应当如此的。

   

    那么,接下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个零矢量的标量的潜在压力的本来状态是怎样的呢?先看下面一张图,它显示了电磁波状态。

 

21

    电磁波作为振动电流,其电源的强弱和方向在不停地变化。因此而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在时间轴上(X、波的振动方向)发生变化。电磁波被放射到空间,电场的变化导致磁场发生变化,磁场的变化又导致电场发生变化,电磁波在空间内不断扩展,到达远方。

如图所示,在电磁波中,在电场E传播的波叫做电波,在磁场H传播的波叫做磁波。电场E和磁场H的传播方向,都与波的振动方向X成直角(垂直)。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因此,由E和H构成的电磁波是横波,电波和磁波必然是相互依赖而存在,是不能分别单独存在的。此外,在电磁波中没有纵波的振动成分。

   

    但再请仔细看一下图11①,可以看出,在振动方向(X-方向)上,电波和磁波以相同的数值,在交互地反复进行伸缩(膨胀、收缩)。所谓X-方向,是时间的方向。因此,同一时刻的E和H,① 在空间上处于同相位(所谓相位,是决定随时间或空间位置作正弦变化时的某一物理量在任一时刻或位置的状态的一个数值)。因此,它们成为零矢量,成为标量,从三维的角度观测,它们只能处于零状态;② 但是,在时间上,E和H呈180度相位错移,因而成为潜在的伸缩压力,形成封闭的空间。

   

    但是,再请看一下图11②(把图 11① 竖过来看的图)我们看到什么了呢?我们看到了古代传说中赫尔墨斯(希腊神话中的神使-译注)和摩西(《圣经》中记载的领导希伯来人摆脱埃及人奴役的领袖一一译注)的手杖以及法老手中的法器安卡、DNA的双螺旋等的形态。

 

    附注一:赫尔墨斯手杖

 2223

   

    (Serpentine Cross)铜蛇权杖(现代医学的标志),摩西在此处遥望应许之地

24

   

    (Ankh)安卡——埃及生命之符

 25
  

    DNA双螺旋——生命的道德真相

 

26

    

    太极图——莫比乌斯圈

 27

 28

   

 

    二重螺旋、阴阳等,假如仔细观察的话,则可看出在其正中,有一条数值为零的纵波的另一条中心轴线。宇宙的所有构造全都显示同一种模式:大小、长度、幅度、数值完全相同的双螺旋,如同墨比乌斯(mebious)卷一样,围绕三位一体的零中心线,形成盘成一团的蛇的形态。

   

    这种构造和形态在昆达利尼(瑜伽概念之一)的变化中也得到充分体现。瑜伽的理论认为,人一般是被分解为两极的,这两极分别是:位在头顶部萨哈斯拉拉查克拉的希瓦神和眠于脊髓底部的姆拉达拉查克拉的昆达利尼的潜在能量。

   

    昆达利尼是一种潜在形态,它不仅包含能量,也包括记忆,那记忆不仅是个人的记忆,也是人类总体的记忆。现在人们一般把这个潜在力叫做无意识。能把这个潜在力转换为现实力的人,就是活跃于各个时代的伟大天才。我们把这种转换叫做昆达利尼的觉醒。

   

    昆达利尼盘成三圈半潜伏于脊髓底部的姆拉达拉查克拉。为了使昆达利尼苏醒并上升,必须提高普拉纳(是一种光,但与太阳光中的普通反射光不同,它是原子的生命力、活力)的压力,并使之与阿帕纳(普拉纳释放的力)相结合。普拉纳和阿帕纳分属阴和阳,在体内它们分别受宾卡拉管和依达管(呈非物质状的半物质状),即右侧和左侧的气脉支配。这两种力结合起来之后,便会经由身体正中的斯修姆纳管上升,一直到达头顶的脉轮。这样一来,修炼者的灵能力便得到激化,他(她)便能了解自己周围环境的一切情况了。

   

    几乎所有人的普拉纳,都因为与精神和感觉相连接而白白向外流失了。但是昆达利尼不同,它一旦苏醒,便一边贯通各个脉轮,一边作为反重力现象而幵始向上升起。与此同时,伴随着深沉的冥想状态的形成,精神与感觉、肉体分离,进入内在的深不见底的无我境地。

   

    然后,两条气脉中的能量,流入位于脊髓正中的第三条气脉斯修姆纳管中。于是,原本向下流动的普拉纳开始向上流动了,而原本向上流动的普拉纳开始向下流动了。依达和宾卡拉的普拉纳在斯修姆纳当中结合,产生强烈的热。实际上,所谓人体浮起现象,就是浮起者本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普拉纳时所产生的现象。还想说明一点的是,昆达利尼的运行方向,与重力的运行方向相反,不是朝下,而是朝上的,所以它是一种反重力。

    由朝振动方向伸缩的疏密波形成的纵波,与沿斯修姆纳管上升的昆达利尼和音波相同,在三维的空间中进行中和,所以它没有振动成分,在数值上为零;但从电特性上来看,它却是一种中性的、具有潜在压力的非电磁波的未知波。上面阐述的,就是这种未知波的真实状态。这个波正是“四维的纵波的重力波”。

   

    爱因斯坦于1915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根据广义相对论,他认为,在真空中有物质存在,因此,空间产生弯曲;这个弯曲就是重力场,弯曲在空间传播,因此重力也得到传播。

   

    那么,空间为什么会产生弯曲呢?这是因为当小物体B在运行中通过大物体A附近时,B因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受到A吸引,偏离原轨道而后又复归的缘故,即小物体B因受到推拉而晃动起来了。由这种晃动产生的微小波就是重力波。

   

    在现代科学中,提起重力波,就是“横波的重力波”。电磁波也是横波。人们想观测因遥远的星球大爆炸等而产生的空间的微小波(这种微小波的强度与距离的自乘成反比而减弱,因此,当它到达地球时便成了微弱的横波)但至今尚未获得成功。

   

    在给“四维的纵波的重力波”下定义之前,先要介绍一下纵波和横波的不同。所谓波,是这样形成的,当媒质(水是水波的媒质,空气是声音的媒质。媒质是指把一种物理变化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起居间作用的物质和空间)的一部分,从原来的平衡位置错位,进入不平衡状态时,一种要将其恢复平衡的力活跃起来;于是平衡的错位,即媒质的紊乱便在媒质内传播。这样便形成了波。

   

    在三维空间,媒质平衡的错位,具有三个矢量成分,每个成分,都与时间一起移动。

 

    三个矢量成份中,一个成分是按波的振动方向传播的,它是纵波,另两个成分,与波的振动方向成直角传播,它们是横波。

   

    纵波是作为压缩波或疏密波(空间的伸缩波)而传播的波,声波是其代表。此外,流体(液体和气体)只传播纵波,而固体不仅传播纵波,也传播横波。

   

    流体,其相邻的部分能互相施压,但不能互相拖拉。即流体具有体积的弹性,但不具有错位的弹性(横波的发生原因)。因此流体只能产生纵波。

   

    与此不同,固体,其相邻的部分不仅能互相施压也能互相拖拉,此外,还具有朝横向互相推移的“错位波动”。即固体除了具有伸缩的弹性外,还具有错位的弹性,所以固体既能发生纵波也能发生横波。此外,纵波作为无质量的波朝振动方向传播,而横波作为质量波,是在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向四周传播的。

   

    流体只传播纵波,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但电磁波只传播横波。假如是这样,则电磁波就成了既非流体也非固体的东西了。但是,假如我们仔细看一下电磁波图,则可知,如果只从三维空间来看,则电磁波只是横波;但如果看一下其振动方向,则很清楚,在电磁波中作为四维的零矢量的中性疏密波的纵波是存在着的。并且,所谓时间,也是由这个纵波的振动时刻所决定的。它是由振动过程中的各瞬间的局部时间(可以想象把纵波横切成薄片时的状态)构成的时间波。这就是与被放射到空间的电磁波以外的非物质的局部时间的发生源(E和H)完全相同的四维的未知波。

    因此,电磁波作出块状,构成被封闭的空间,形成固体状、粒子状的存在。此外,在三维中,重力的强度是电磁力的10负40次方,但在四维中,两者的强度是相同的。只是在三维中,两者才形成巨大的差。

 

2. 被现代科学忽视的伸与缩同时

 

    从其他的角度,以原子为背景来阐述横波(物质化的表现,特征为收缩)和纵波(能量化的表现,物质消失,特征为伸展),即看得见的世界(收缩)和看不见的世界(伸展)的关系,有东晃史的理论。该理论在东晃史的著作《由“万能量子论”形成的“天堂和地狱”的结构》中得到充分的表述。

   

    现在来介绍一下东晃史的理论吧。

 

29

    由“圆形蛇管”形成的“量子反应”的图形,

引自东晃史的著作《由“万能量子论”形成的“天堂和地狱”的结构》

   

    所谓天,是能量化的体现,其运行的方向为伸;所谓地,是质量化的体现,其运行的方向为缩。如图所示,把一条细长的纸片折叠起来,两头相接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状如海胆的圆圈模样。从这个圆圈,我们可以推想整个看得见的世界(三维的物质世界)的产生经过。最外侧圆为能量,当它收缩时,“具有质量的形态”便产生了。外侧圆包含真空空间的潜在压力,因而当它收缩以后,便形成能量,并从空间涌出,产生形态。

   

    爱因斯坦提出E=mc2,认为能量也好,质量(物质)也好都是相同之物的不同表现状态。E(能量)相当于上述的“伸展”,m(质量)相当于“收缩”。

 

    现代科学坚持认为“从无不可能产生有”。但实际情况是:有是从无产生的。否则,就很难设想能不依赖化石燃料、核燃料便能获取能量。现代科学的量子力学认为,在微观世界的真空空间中不断有假想粒子显现而后又消失,反复进行能量的舞蹈。

 

    “电子不断地进行释放光子而后又吸收光子的运动。这些光子刚被观测到,又立刻消失了。这就是作为假想粒子的假想光子……换言之,上述的现象就是,一个电子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光子,而后又复归为一个电子。这个现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从无的状态中是不会产生任何东西的。但是,假如根据场的量子论,则从无的状态中是会产生出某物的……在基本粒子的层次上,从真空中是会产生出基本粒子的。”——(摘自兹卡夫《活跃的物理学家们》)

   

    在原子核的核子的中心附近也有这样的现象--π-介子在反复进行突然产生又突然消失的运动。对此,量子力学认为,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后述),粒子运动有一个不能被精密测定到的上限,对这上限以上的状态,允许进行假想。基本粒子的产生即使没有来自外部的能量供给也能进行,这实际上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假如以原有的基本粒子的消失为代价的话。

 

    但是,能量的发生源,是看上去一无所有的真空,真空中的潜在压力即能量的根源收缩之后,能量便涌出,并形成块——即物质。假如明白了这一点,则一切难以说明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东晃史的理论明确揭示了与现代宇宙观完全不同的宇宙图像。现代宇宙观只考虑单一的方向,即从过去向现在的时间流动。而东晃史的理论认为,时间的流动有两个相反的状态,即从过去到现在的觉醒状态和从未来到现在的逆方向的睡眠状态;这两个相反的时间流动,在现在干涉重合,从而形成意识、信息、生命。

 

    接下来介绍一下美国的火箭工程学家、标量波理论创立者托马斯•潘艾丁对于标量潜在的论述。

 

    “纵波的重力波的标量潜在,是相互逆向流动的前方时间波(传统科学所考察的从过去向现在流动的波,即横波的电磁波、重力波)和时间反转波(与横波的电磁波流向相反的波,即纵波的标量电磁波、重力波)合二为一之物。它在空间上是同相位(是零,测定不到),在时间上,是180度相位错移。因此,作为疏密波的纵波是具有压力的。内藏着流向截然相反的波动、反波动秩序的(静电)标量潜在,贯通整个宇宙。在这种标量的中和电荷的集合体和宇宙所有的点之间,存在着隐蔽着的方向逆反的能量流。”

 

    东晃史在论述圆的伸缩问题时,提到下位层次的圆位于其上位层次的圆圆周上。这点十分重要。

 

210   

引自东晃史的著作《由“万能量子论”形成的“天堂和地狱”的结构》

 

    例如,原子的圆周上存在电子,原子核的圆周上存在质子。假如把原子作为一个圆,则其上位层次上的圆就是细胞。以此类推,于是在宇宙中,以105(10万倍或者是10万分之1)为间隔,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大结构(详细内容后述)。这符合弗拉克塔尔原理即“无论大小事物其基本形状是相同的”。由从小到大的一系列漩涡形成了一个持续不断的螺旋,该螺旋的内部各层次的结构是相似的,这就是宇宙的本质。这个螺旋的内部层次外部层次都是无限的,因此其边缘无始无终的。

 

    附注二:双螺旋到宇宙图像:分形》——①文字图像版  视频图像版

 

    一切证明我们的宇宙是由螺旋(漩涡)创造,万事万物从原子到银河系,我们的太阳系,我们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由螺旋构成。 

PHI揭示了内螺旋涡力学 我们的物质宇宙形式

211

 

行星轨道是椭圆形螺旋

  212

 

耸人听闻的螺旋,太阳能系统,我们的太阳系

213

 

太阳能方阵
214

   

    而这双螺旋结构是来源于上帝对光的一种八度音阶分解。WALTER RUSSELL(沃尔特·罗素)是一位真正了解宇宙最基本组成的科学家及艺术家,基督·迈克在【凤凰期刊第31期中对宇宙的基本构成(请参照第183-217页图解)做了解释 ,而沃尔特·罗素下面的的一些概念正是基督迈克所讲述的。

沃尔特罗素教学—神圣几何学

215

 

三维波场模型

216

例2:神经流进入和退出立方体波场

217

    

    整个系统中相似的各个层次,反复进行类似被施以压力的蛇腹(旧式照相机上用以调节焦距的可自由伸缩的部分)的伸缩运动(伸与缩同时进行)。人类、地球以及万事万物就是这样在瞬间反复进行消失(伸展膨胀的方向),尔后又作为个体表现出来(收缩的方向)的运动。伸与缩是同时(等时)进行的。因此,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物体存在而没有物体消失。
 

    上图中的A,朝Y方向把人体、地球和宇宙的能量的伸和缩作为一个周期来表现,a和b这两个周期表现在X方向上。在X的方向上,“t1(+)、t1(-)和t2(+)、t2(-)”对应地进行伸和缩。这里的t1(-)的时间带是“虚的时间”,我们只能认识“(+)即实的时间”。

 

    再看图中的B。在常人的认识中,在X方向上,经过时间只是t1(+)和t2(+)的总和。在这里,A图中的Y方向的运动,即伸和缩的瞬间经过时间消失了。这就是现代科学的概念中不存在朝振动方向传播的纵波(见前面的电磁波图)的根本原因。因此,现代科学不能认识时间的本质。

 

    再看C图。t2(+)重叠在t1(+)上,因此只剩下地上的太郎的运动了,即只存在太郎的地上位置移动(距离)和太郎从t1到t2的经过时间的关系了。常人所感觉到的时间,就是这里所指的经过时间。

 

    现代科学只观测到了“收缩”,但这“收缩”不过是东晃史理论中所论述的各个阶层瞬间(同时)进行的伸与缩当中的“缩”那一半。这就是现代科学只把三维的物质的“能见到的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那么,另外一半,即“伸”或者是“看不见的世界”存在的物理学上的根据是什么呢?其根据就是有四维(空间)构成要素的潜在压力,那是电气中性的标量的世界。

 

    距今约100年前,天才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现了从圆筒形的高压线圈即特斯拉线圈发出的能透过一切事物的不可思议的标量波即“特斯拉波”。特斯拉认为它是非物质的纵波的电磁波,是“存在于真空(以太)中的如音波那样的波”。而通常的具有长、宽、高矢量的欠量波是横波的“赫兹波”。

3. 作为全息摄影的宇宙图像

 

    我认为大卫·博姆(David Bohm)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博姆坚决反对作为现代科学巅峰的量子力学的如下观点:“微观世界的物质,其位置和运动量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原理),现象只是概率的表现,是通过统计学的处理产生出来的。”他说:“在量子下(蕴含着三维的原型或铸型的四维空间即五维时空),有隐藏的变数。现象的产生是受决定论支配的(假如考察到量子下的层次,则一切现象的因果关系都变得明确了)。”

   

    附注三:大卫·博姆——一个连结物理学与意识科学的人

 

218

   

    大卫·博姆(David Joseph Bohm 1917-1992):研究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弟子,爱因斯坦的同事,克里希那穆提的对谈伙伴。他不只是举足轻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主要的哲人。他的代表著作分别是:《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的因果法则与或然率》、《相对论的特殊理论》、《秩序与创造力》、《整体性、隐含序以及科学》。他的理论涵盖了科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语言学等各种领域。

                                                    超越时空:克里希那穆提 VS 大卫·博姆

   

    宇宙现象的铸型(即原型或雏型)以及希尔多莱克(Seheldrake)所说的生命体形成之场所是位于三维以上的层次的。三维现象(显前秩序)的表现顺序如下:

 

   (1)整体运动系统。它在每一瞬间影响时空整体。它是具有无限速度的塔基翁(超光速的基本粒子)世界。

 

   (2)潜在系统。其秩序不外露。它波及全空间,具有互相折叠浸透、互相包容的构造。这就是本书所说的“看不见的世界”,它位于四维空间,是具有超光速的纵波重力波、标量波的世界。

 

   (3)明在系统。显示之前的秩序。这就是现代科学所研究的世界,是三维的电磁波的世界,是以光速作为最髙速度的世界。

   

    整体运动系统和潜在系统都测定不到,是零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什么也没有。相反,一切的东西都被它折叠包容。在那里,零表现为无限大。从性质上来看,它是“中性” 的世界。只有深入考察“中性”和“零”的世界,才能解开特异现象之谜。

 

    还有一个解开特异现象之谜的钥匙。它是加拿大脑神经科医生卡尔·普里布拉姆和物理学家大卫·博姆提出的全息摄影理论。1947年,迪尼斯·卡波阿发现了全息图。通过从一束相干性极好的激光束分离出来的一束参考光速和一朿被摄物体上的反射光束,在感光胶片上叠加而产生的干涉现象,不但能记录被摄物体的反射光波强度(振幅),而且还能记录反射光波的位相。感光胶片上记录的干涉图样极为错综复杂,这种图样称为全息图。当再用一束激光(或单色光)照射全息图时,可以透过全息图看到原物体的具有立体感的形象 (三维映像或虚像)。并且,通过全息图上的任何一个小的断片,也能够看出原物体的整体的映像。参考光射上二维的全息图的表面后,三维的虚像映现出来,这表明四维世界的内藏秩序显现了。

 

    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这与原苏联的科学家提出的一个观点完全一致,即“微观世界任何一个粒子,都蕴含着宇宙整体的信息。”并且,“与人类的思维相连接”的提法,也启发我们,从气、生命到精神,是在按顺序提高层次(维)的过程中,不间断地与四维的标量波相沟通(详细说明见后述)的。

 

    美国的克里斯多弗•海尔兹说:“可见光深处的根源能量是宇宙意识。光和意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在根源上是一体的。光表现的作用是创造活动,意识表现的作用是以其意志力规定创造活动的方向。两者在根源上是一个东西,它们相互关连而又表现各自的作用。”

 

    附注四:凤凰期刊31期——光与宇宙的创造内容提示

 

背景参考:凤凰期刊(The Phoenix Journals)摘要1

219220

 

凤凰期刊第31期 目录提要

 

    这期期刊主要讲述宇宙如何被光创造出来,如同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一样,道生一,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位一体:光,物质,上帝觉知),三生万物……没有人类科学家所推测的大爆炸起源,那只是哈勃望远镜所观察到的一种幻象,宇宙的确在膨胀,但不是无休止的,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宇宙处于呼出的阶段,吸入阶段还没有来临。这期科学术语很多,一般人也许很难完全理解,如果有通晓科学研究的人翻译部分内容会更加易懂一些。

    P2-4页:关于生死的本质及解释,生死是一个循环过程,而灵魂是不灭的。

    P58-59页:感知与感觉的区别

    P61-64页:宇宙觉知的解释及眼见为实的虚幻

    P67页:关于种族混合的缺陷以及人种的差异

    P72页:人类现在处于用感官觉知的阶段,缺乏真正的宇宙层面思考

    P73-74页:人类利用观察与试验创造了实证科学,然而都是建立在幻觉的基础上,就像看到并行的铁轨在天边聚合成一点,牛顿虽然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对其真正原因却解释有误。

    P83-86页:人类大脑不会思维,它只是一个意识贮存器,传感中心,是灵魂的中央心智在思考,身体是一部机器。

    P87-88页:物质宇宙是一个光的磁电宇宙,它运转的原理有解释。

    P92页:睡觉与清醒就和死与生一样,睡觉期间被称作无意识,但实际上灵魂一直在那里。

    P94-95页:物质宇宙在永不停息地运转的原因,以及相对静止的假象的解释。

    P96-97页:感官的欺骗性与不足

    P99页:人类对自己和宇宙的幻觉

    P100-101页:源头(道)是永恒存在的,混沌了恒久后,它有了第一思维,“要有光”,接着创造出阴阳两个太阳,然后两个太阳分别产生出行星,接着在行星上创造出三位一体的生命。与老子所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描述的一致,另外,太极八卦图也是形象的展示宇宙被创造出的情景。

    P105页:人类生活的意义以及父母不能完全主导孩子的生活,必须由子女自己自主生活

    P118-128页:阴阳两种极性构成物质宇宙,以及阴阳能量交互的具体解释

    P137-140页:关于极性的分析

    P144-145页:对于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光子等光的不同状态的具体解释

    P146页:光不是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在传播,而是光波在空间中被不断复制造成的假象

    P152页:关于宇宙膨胀的具体解释

    P171-174页:对于重量的宇宙定义

    P174-175页:关于太阳能量的来源的解释,人类科学家的推断没有正确分析太阳发光的原因,太阳吸收它周围黑暗物质而获得能量

    P176-180页:关于生死的科学解释

    P182-223页:宇宙形成的图像解释

    http://fourwinds10.com/journals/J26-50.html#J031
   同时我把一段关于量子力学的解说视频加以对比,里面好多内容有些接近上面提到的内容。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mPNplARL_w/

                      

    博姆认为,被记录在一张全息图表面的干涉图像,从肉眼看,是杂乱而无秩序的,但是其中却隐藏包容着井井有条的秩序。深处实体的存在有待科学的新发现来证实。可以说,“量子下(三维量子力学层次以上的层次)”的现实是存在着的。

 

    博姆于1952年又提出了名为“量子潜在”的场概念。量子潜在浸透所有的空间,它不像重力场和电磁场那样,在传播中与距离的自乘成反比而衰减,它不论在何处,都具有相同的强度。在量子潜力起作用的层次上,所谓“特定场所”这一实体已经不存在了。空间的所有点联为一体,“某个东西和另一个东西分别存在”这样的思考方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就是说,它具有“非局域性”的特点。量子潜在反映的就是四维空间以上的、中性的、看不见的世界的状态。

 

    三维世界的现象,全部是A和非A这样互相独立或互相对立的存在,物质不能共有一点,所以三维世界的现象都是“局域性”的现象。而“非局域性”现象是四维以上的无质量(非物质)层次的现象。现代科学的量子论因分不清“局域性”和“非局域性”的区别而导致一系列的混乱和矛盾。现代科学无视维或层次的差别,只注意三维并以此为前提来开展工作。

 

    可能有人认为,只有用电磁波才能制出全息图。但实际上用纵波的重力波也能够制出全息图。重力波不像电磁波那样,遇到物体后被吸收和反射,而是能透过一切物体,所以一切屏蔽对它都不起作用。铅板也好,厚的水泥壁也好,甚至海水、地壳,它都能顺畅地贯通,不会导致自身强度的衰减。并且,如爱因斯坦观测水星近日点的移动而得出的结论那样,电磁波和重力波的速度都与光速相同。在前一章介绍布利尔能量时我曾写道:利用布利尔能量能听到敌机中敌方人员的谈话,也能使敌方人员听到我方发出的声音,还能探知敌机内部的景像。这实际上是可能做到的。从两个位置分别射出一条重力波,一条透过物体(由此,发生弯曲),另外一条作为参考波直接射向物体,这样,两条重力波的叠加干涉便使重力波全息图形成了。于是,上述的情况便能发生了。

 

4. 能量从真空涌出

 

    瓦鲁达玛尔•瓦莱里安在其著作《矩阵III》(广域科学研究所编)中介绍说“电磁气学有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的电磁气学,是关于“现实”的电磁场和赫兹波的学说。该学说中的电磁波以光速C前进,属域内(in domain)波即封闭系统的波。被认为是现代科学中的电磁场的唯一性质。关数为1/r2(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衰减)。

 

   (2)第二层次的电磁气学,是关于“虛数”乃至高维空间的电磁场的学说。该学说中的电磁波为域外(out domain)波即开放系统的波。它是潜在波,故不表现于三维世界(测定不到,是零的状态)。它没有电压、电力、波长,它是以超光速前进的非赫兹波(特斯拉波),是纵波乃至标量波。关数为1/r(与距离成正比而衰减),是博姆所说的“量子潜在”。

 

   (3)第三层次的电磁气学,是关于髙维空间的潜在电磁波总和的学说。该学说中的电磁波在每一瞬间同时影响时空连续体的整体。它是相对的时间-应力波,其速度是无限的,没有波长。它被叫做波粒子、中微子波、超光速粒子波、塔基翁波、塔基翁•坦骚尔场等等。

 

    上述(1)就是现代科学中的电磁气学,其研究的范围在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或显在系统。

   

    上述(2)就是此后要详细论述的标量波理论,其研究的范围在五维时空,即三维空间加上潜在压力和一维时间,这就是具有博姆所论述的潜在系统、内藏秩序的电磁气学。

  

    上述(3)可以说是六维或更高维时空的电磁气学,但这样说还不够,它应该是具有博姆所说的整体运动和无限速度的超光速粒子世界的电磁气学。

 

    在本书中,我主要想论述一下(2),即标量波理论,并以此来阐明特异现象产生的机制。标量波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火箭工程学家、美国尼古拉•特斯拉协会的理论权威托马斯•潘艾丁倡导的理论。我初次接触这个理论是在1986年。我读了那年出版的一本介绍该理论的书《Fer de Lance》。“Fer de Lance”是法语,其意思是“扎枪之刃”,它是生长在南美的一种体型巨大而动作敏捷又具有致命毒性的蛇的别名。这种蛇平时总是潜伏着,一旦有猎物出现,便出其不意地窜出,将猎物击倒。潘艾丁说,原苏联研制的标量电磁武器,其出击的方式与这种蛇捕获猎物的方式十分相似。

 

    对“标量波”这一个提法,有的科学家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凡是波都是应该有速度和方向性的,所以波是矢量;而标量是无矢量,所以‘标量波’的提法不妥,应该叫‘标量场’。” 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1)所谓标量波,是三维电磁波的矢量要素全部中和后形成的状态,是零的状态,它是作为零矢量波而被包容在四维空间(五维时空)的潜在系统中的重力潜在压力。它内含静电标量潜在和磁气矢量潜在,它是存在于真空空间的压力。就是说“标量波”可以叫做“标量压”吧!

 

   (2)潘艾丁把“标量波”叫做特斯拉标量电磁波、标量电气重力波、零矢量电磁波、特斯拉波。博姆把“标量波”叫做量子潜在。这些说法在字面上不同,但其含义都是同一的。

 

   (3)这个波,根本不是通过发射机器和目标之间的空间,来输送物质和能量的;而是使时空自体构造中的图案和图形在遥远目标所在的局部时空会合、干涉、共振,以此使物质和能量产生。

 

   (4)所谓标量波,是一种无方向性的纯粹的应力波,它是在用人工的手段,使两条标量波在遥远的地方交合(干涉),产生非线形效果(即混沌,后述),并使其各自的电场和磁场的活动实现同步的情况下产生的。

 

   (5)这不是以通常的电磁力线的形式通过空间输送能量的现象,而是以电气重力潜在的形式,使时空自体传送、干扰、共振的现象。这里说的时空不是四维时空(三维时空+时间),而是五维时空。空间第四维的要素是重力潜在。

 

221

 

    上图①表示通常的电磁波形成的横波干涉。在这里,频率相同的两条波垂直相交,互相干涉,以此产生零矢量。这些波,被认为是传统科学所指的真空中的横波。潘艾丁说,这个认识只对了一半,因为它忽略了从零矢量产生的纵波的重力波。

 

    图②与图①相反,它表示的是纵波的标量波的干涉。这些波是在干涉领域内,垂直相交进行干涉的单一频率的标量波。这些波是零矢量电磁场中的能量,所以没有任何力场和振幅。它们是纯粹的潜在压力的波。

 

    被折入标量中的矢量的各个要素被中和,标量波因零矢量的同一构造性而形成。通过标量波的干涉,可直接在遥远的场所,再生产出非零状态的通常的三维电磁能量。

 

    标量波内含着四维的重力潜在,三维的长、宽、高等矢量要素成为零,变为压力而存在。假如通过标量波的干涉,改变零和当中的诸要素,使其产生非线性的话(例如晃动空间,使其失去原有的平衡),则内含的压力就被释放出来,能量便从真空的空间涌出了。

 

    力和能量不是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相反,它们不过是现象产生的结果。为了使能量涌出,有必要使四维空间的潜在发生倾斜(高低不平)。这种现象不是物质之间的作用-反作用造成的,而是空间之间,或者空间与物质之间的作用和联系造成的。

 

    两束标量波的干涉,能使看上去一无所有的真空的空间涌出能量,这正是一种“无中生有”的现象。这也是由“从潜在大向潜在小的倾斜”造成的。因此,假如把倾斜的方向颠倒一下的话,即变为“从潜在小向潜在大”的话,则“把能量消灭在空间”也是能够办到的。倘若通过人工的手段能够做到使能量从真空涌出和使能量消失在真空的话,则我们就能随意地获取来自空间的自由能量,也能随意地使各种垃圾及核废料消失在真空。本书一开始介绍的标量波发生装置,就是原苏联为此目的而研制的。

 

    力(能量)如牛顿第二运动规律所表述的那样,其定义为,是反抗因“质量×速度”而产生的力,它能够活动物体。把一个球向上抛出,因重力的作用,球的加速度逐渐变慢,不久停止在一点,随即向下坠落。对此,现代科学认识为,球向下坠落,是“因为重力的作用,球的定位能量进行了工作。”但是,我认为可以这样来考虑:被拋往空中的球停止,是因为能量在空间消失;当它向下坠落时,能量又从空间产生了。

 

    这种来自空间的能量发生和消灭的现象违背了现代科学的“能量守恒定律”。传统的科学常识认为,既不能从空间取出能量,也不能使能量消失在空间。但是,量子力学认为,在微观的世界中,假想粒子会突然从“无”的状态中发生而后又归于“无”。这种能量的舞蹈是在反复进行中的。这也是与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的。

 

    关于这一点,潘艾丁提出统一能量(anenergy)的守恒定律。他认为该定律不仅适用三维的物质世界,也适用四维的看不见的世界。爱因斯坦提出E=mc2,认为能量和质量能相互转换。潘艾丁进一步认为不仅能把质量转换为能量,而且还能把质量转换为统一能量(四维空间的无质量的标量电荷),还可把能量转换为质量和统一能量,把统一能量转换为质量和能量。

   

    因此,可以把所有的东西转换为纯粹的真空,也可以把真空的一部分转换为能量和质量。在不考虑发生源(真空)的时候,三维的能量和电荷的守恒定律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假如把发生源即四维的空间(五维时空)也考虑进来的话,则三维的能量守恒定律就站不住脚了。这时就需要确立统一能量的守恒定律。

 

    这表明,不是“物质具有能量”,而是力和能量从空间涌出,在空间消失。能量和力在四维空间(虚的世界)形成的漩涡,通过维的转换点即零点,作为其自身的反作用,表现于三维。一切现象的根源在四维空间。

 

5. 原子放射的反重力、标量波
 

    下面来探讨一下纵波的重力波、标量波产生的机制。其产生的源泉在原子当中。只要有原子存在的地方就有重力,并且重力是同原子核的粒子数成正比而产生的。在物质世界当中,能量产生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质×加速度”,即原子及其运动。在原子的空间,原子核的质子在一秒之间自转1023 次,公转1015 次,电子在一秒之间自转1020 次,公转1015 次(计箅方法后述)。即都以无法想象的高速在进行旋转(螺旋)运动和热运动。但是,从原子当中,不会产生能量和热。对此,通常科学的解释为:“正的质子和负的电子中和,能量被抵消。”下面介绍一下我对此现象的看法。只要能量守恒定律是存在的,只要能量是不灭的,通过中和被抵消的能量就应该是去了某处。那么去哪里了呢?我认为,能量在三维世界消失了,但它实际上是去到四维世界,被“变换”为四维的标量电磁波(纵波的重力波或标量波),然后又以某种契机,被放射到原子空间。本章第二节介绍的东晃史理论中所指的与“收缩”同时进行的“膨胀的伸展”就是能量进入四维世界的状态。

 

    放射出重力波的那一部分的原子空间变得稀薄了,于是“宇宙的平衡法则”起作用,旨在填补那稀薄部分的来自宇宙整体的作用(吸引力)产生了,这就是重力。因此,假如把原子空间作为背景来考虑问题的话,则可以这样说,通过质子(+)和电子(-)的中和,作为被变换为四维的中性的潜在的排斥力(反重力)产生并放射,于是,旨在填补因排斥力被放射而变得稀薄的原子空间的吸引力产生了,这就是重力的本质。其物理学的根据是,从本章开头所附的那张电磁波图当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无三维振动成分的波的振动方向上存在着标量的纵波。

 

    作为物理现象的纵波重力波存在证据,潘艾丁认为是1959年披露的“阿哈拉诺夫-博姆效果(A-B效果)”。这种效果表现为:从空间的弯曲和歪斜中能产生力场。据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这种效果与作为真正实体的“潜在”发生关系。

 

    传统的科学认为,“在没有电气力线和磁力线的空间,不存在电磁气现象。”但是,阿哈拉诺夫和博姆却认为,“在接近有磁力线之处的空间,即使那里没有磁力线,也具有某种物理的特性。”对此,日立中央研究所的外村彰进行了严密的观测实验,结果证明这个现象是确实存在的。

 

    把电子枪发出的电子一分为二,其中一束通过内径为3微米的环圈,另一束被阻隔。在实验中,干扰波纹错位的现象发生了。在环圈当中不存在电气力线和磁力线。这表明有未知的力在起作用。

 

    世界上不少的学者都认为:“磁气的矢量潜在的存在得到了证明”。潘艾丁说:“假如存在零矢量的电磁场的话,则潜在就能在静止的状态下存在,实际的物理效果就会(在荷电粒子系统)发生。”

 

    木下清宣氏认为,在A-B效果中,电子线的干涉波纹产生错位,其根本原因是存在重力潜在。我也持同样的观点。就是说,干涉条纹产生错位是环圈空间中的电子速度发生变化的结果。改变电子速度的力既不是静电力(因为没有电场),也不是静磁力(因为没有磁场)。在宇宙中余下的能对电子质量起作用的力,只有重力了。

   

    有一个使电子加速的场。我认为这个场产生的原因是:环状磁铁空穴中的重力潜在发生变化,压力明显降低,于是,当电子通过时,重力潜在发生倾斜,产生重力场,使电子加速。当电子通过那一段空穴之后,速度复原。因此,只是在通过那段空穴的时刻,电子的速度加快了,产生了前述的干涉条纹错位的现象。

 

    具有质量、由原子构成、在其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或中性子)进行热振动(螺旋运动)的物体,放射出在三维的测定中观测不到的标量电磁波、纵波的重力波。只要原子存在,这种放射就瞬时地不休止地持续进行。其原因如此:在放射的同时,只要那个物质(原子)存在,则来自宇宙整体的旨在填补放射后变得稀薄的原子空间的重力(吸引力),就源源不断而来。

 

    假如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看的话,则来自物体A的原子空间的放射,从物体B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吸引作用。这一点,不管是纵波的场合,还是横波的场合,在接受放射的一侧来看,放射都是吸引作用。因此,假如不把发生源考虑进来的话,则重力和重力波只能被视为吸引作用。只有把发生源也考虑进来,才能真正搞清重力和重力波的本质。

 

    推、拉、摇晃,于是,质量被振动了,由此重力场产生,并与电磁波一样,以光速传播。这种在振动中传播的波就是重力波。

 

    吸引(收缩,重力)和与吸引同时发生的排斥(膨胀,反重力)只是在维的层次上存在差别,而作为以原子为背景的存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波长和波形完全相同的电磁波中和之后,被变换为中性的标量的电磁波(零矢量的标量波),这种中性的标量的电磁波作为潜在-压力存在于四维空间。

 

    这就是从物理的角度来看的阿卡西记录的实体。它恐怕是作为全息图的干涉图像而被折叠包容在四维空间。当它再次被开发,显现于三维空间时,则呈现出与被包容前丝毫不差的物质现象。人类的分身确实是存在的。

 

    我们经常说有粒子必有反粒子,有正宇宙必有反宇宙,有实必有虛。但如果仅从三维的角度对此探索,则将一事无成。在谈论重力的时候,假如只考虑吸引作用即收缩作用的话,则宇宙(宏观世界)、原子(微观世界)都将不复存在。因为假如只有吸引作用的话,则宇宙的一切就会在瞬时崩溃,整个宇宙成为一个大黑洞。

 

    伸展和收缩的接触点是零点。三维的正物质之所以能存在,与其说是因为受到位于四维的旋转方向与正物质相反的反物质的支撑,不如说是因为受到潜在压力的支撑。

6. 不靠石油 核燃料等便能获取能量的理论

 

    现代科学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些现象实际上是可能存在的,我想从理论的高度对这些现象作一些说明,顺便对迄今为止我所介绍的观点作一归纳。首先看一下俄国方面对于未知能量发生装置的见解吧。

 

   (1)该系统控制物理真空的信息-能量结构,使其产生共振。

 

   (2)该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博姆和普里布拉姆的全息摄影理论。在宇宙中,能给他物以影响的物质、意识(灵魂)都具有全息图那样的结构。在宇宙中,存在着由无数单个的灵魂(作为人类的脑和单个主体的存在)的干涉波形成的场。

 

   (3)通常的量子力学的法则所适用的微观世界的范围,是到1023 厘米为止。普朗克长为1033 厘米。有关宇宙的所有信息都被包含在每1立方厘米密度为1094 克的超微小的场(涡卷)中。

 

   (4)宇宙的(超)星座是沿正六面体分布的,这是以黄金比为基础的。从星座到原子、基本粒子都是以黄金比的形态存在的,所以构造都是相同的,这就叫弗拉克塔尔原理,即大东西小东西形态都是相同的。超能力发生装置就是根据弗拉克塔尔原理研制的。

 

   (5)该装置的基本构造如下:把12个激光发生器等距离地按一个圆形排列放置,圆形中央安放一个传感器,12个激光发生器同时向中心发射激光,于是真空被激起,产生出相关的(相位、方向性一致)的纵波的重力波。

   

222

   

    上图所示的是弗朗克. 阿鲁巴所著《亚特兰蒂斯》(相传是远古时大西洋上的一块乐土,公元前9500年受到神罚而沉于大西洋底)中介绍的亚特兰蒂斯人使用的最有效的治病装置。12块水晶排成一个圆形,上面写有数字的代表男性,上面写有字母的代表女性。据说由这个装置产生的能量非常强大,对治疗各种疾病都有效。俄国超能力发生装置与此装置形态相同。

 

   (6)具有放射能的相位一致的共振场被组织起来后,电磁波流便形成了。假如使用激光来激起空间的话,则因光的频率,电子活动起来,往复电流形成了,结果产生了频率相当于光的两倍的重力波。

   

    据说,从激光发生器一端发出的光是紫色的,从另一端发出的光是绿色的。这与在费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遮蔽移动着的军舰的烟雾的颜色是一样的。还有,它与UFO的颜色变化也十分酷似。

   

   (7)这样,在根据几何学原理配置的装置的空间中出现扰乱(摇动),其结果是装置所在空间中的重力发生变化,放射出不可将其屏蔽的能量。

 

   (8)通过超强力的能量和信息的相互干涉,信息、能量、质量产生了变化。人类有可能制造出由相位一致的格子状系统形成的收发报的通讯系统。该通讯系统可在现今的地球广播通信带的界限以外发生作用,距离的远近对它不产生影响,其保密性和防干扰能力很强,它实际上是通过异维的空间(五维时空)起作用的。

 

   (9)这个通讯系统,是通过与具有电子物理特性的硅及其他物质的单结晶的联系而起作用的。

 

   (10)以上所述的系统,不需要来自外界的一切的能量供给,原因是它始终被接续在“标准发电机”上。

 

    上述的事实,假如没有标量波理论,则是难以说明的。这些事实实际上就是标量波理论的外在表现。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些事实的真实性,这并不奇怪;但我要说这些事实是确实存在的。下面,重申几个基本观点:

 

   (1)不需石油、核燃料等便能获取能量。这是因为可以人工制造出几何学的系统,用它来晃动真空,从而使能量从真空涌出。彩虹注:至此,标量波电磁理论与梅尔卡巴-神圣几何等灵性科学可以接轨了。)

 

    附注五:西方秘修体系的核心知识——梅尔卡巴(MerKaBa)神圣几何

 

《生命之花的古老秘密》 

 223

 

   (2)不经由电话网络和卫星可以进行通信,而且这种通讯不受任何屏蔽的影响。这是因为该通讯是通过重力波进行的。普通的电波不能通过水层、地层等物质的屏蔽,因为后者会对它进行吸收或反射。电视电波,如果光靠各个频道的弱电源,是不能被送达到远方的;所以电视台必须发出高频的搬送波,以便把各频道的信息作为变调波送出去。假如把来自电源的重力波作为搬送波来利用,就可进行不受任何屏蔽影响的通讯了。

 

   (3)假如把水晶状的重力波微电源代替家庭的电源插座, 就可不用普通电源而启动家用电器了。

 

   (4)反重力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标量波、纵波的重力波的作用。反重力起作用时,无规则可言,与重力互相抵消,不成为力了。但是,假如相位一致,连贯运行的话,则可能产生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气、超能力的机制可从反重力着手来加以探讨。

 

   (5)能妥善地处理掉核废料和其他垃圾。这是因为通过 “使潜在-压力发生倾斜(高低)”,便能使能量从真空涌出。既然如此,那么假如使潜在-压力的倾斜方向反一下的话,则物质的消失是可能出现的。

 

   (6)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生命层次的气和Ψ(Psi)能量, 进一步还有精神层次的能量,实际上是与物理层次的标量波能量相联系的,或者说是处于后者的延长线上的。这些能量具有与电磁能量不同的属性,即能透过一切事物,屏蔽对它不起作用;属电气的中性,能进行远距离操作(通过共振〉;能用意识进行控制(这不如说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等等。这些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详加论述。

 

    如果能人为地制造出重力波和重力波全息图的话,则布利尔能量的生成是完全可能的。重力波能透过一切事物,所以能利用重力波把敌机内的物体、声音制成全息图,通过计算机的处理,使之映现在我方的电视屏幕上。一切东西都在进行振动,都具有频率。只要有频率,重力波就能够起作用。

 

    潘艾丁警告说,原苏联已经研制出标量波电磁武器,该武器射出两束标量波,两束标量波相互干涉,在特定的空间造成大爆炸。对此,两方不少科学家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不可信的。但是原苏联的首脑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还有俄国前任的自民党领袖日里诺夫斯基都曾言之凿凿地说过:“俄国拥有比核武器威力更大的、能在一瞬间毁灭整个西欧的秘密武器。”

   

    这个秘密武器的制造原理是以标量波理论为基础的。据说,这种秘密武器(未知能量发生装置)是从1981年开始进行研制的。但是实际上,在赫鲁晓夫时代的1960年5月苏联空军已经配备了这种武器,并用它击落了美国的高空U-2侦察机。这是潘艾丁的说法。

 

    标量波电磁技术是一把双刃之剑,既可以应用它来制造兵器使整个人类面临绝灭的灾难;也可用它来谋求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

 

    潘艾丁说,在美国,标量波检测器已在实验室里被研制出来。其构造如下:

224

    把一根磁力极强的磁棒竖着安装在电磁波被屏蔽的法拉第压力计箱中。然后,把一个一端开放的线圈竖着安装在磁棒的上端,使磁棒的纵轴线与线圈的纵轴线对齐。不要使线圈的开放一端与磁棒相接触。线圈的另一端与一个可变同步电容器相接。这样一来, 线圈和电容器就构成了一个可能同步的串联共振线路。其产生的波形能通过示波器观测到。

 

    电磁波被完全屏蔽在外,因此,被观测到的就是纵波的重力波。在磁棒的极上,局部的空间产生弯曲,所以被观测到的,是纵波中边旋转边进退振动着笔直前行的成份。

7. 宇宙是一个按黄金分割比形成的螺旋构造

 

    在大千世界中,万物纷呈,姿态各异。但异中有同,有贯通于万物的朴素而简单的构造。例如,我们可以这样问,龟类的甲壳和蜂巢为什么都呈六角形状?原苏联的科学家为什么提出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具六面体构造?拉依希制作的奥尔孔收集器为什么是一个六面体的箱子?下面参照高桥励所著《探讨“形状”中蕴含着的惊异能量》(刊载于《能量天地》第12期)一文的观点,考察一下形状、能量和力之间的关系。

   

    力产生出形状,但形状本身并不产生力。所谓“蕴含能量的形状”,是指具有能吸取空间中能量之功能的形状,以及可作为帮助人们取得能量的媒体的形状。

 

    根据高桥的观点,三维的物理世界是依照以正六角形为中心的“六芒星原理”形成的,四维以上的多维空间(例如博姆所谓的潜在系统、看不见的世界)是依照以五角形为中心的“五芒星原理”形成的。六芒星原理产生出三维的结晶构造;五芒星原理产生出螺旋状地进行弯曲起伏的构造,宇宙中的所有事物,无论大小都具有这种构造,并通过这种构造相互关连,进行无限的进化发展。当“五芒星原理”和“六芒星原理” 相接触,并相互发生作用的时候,事物的形状便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在三维的无(实际上是一切东西溶化、一体化那样的饱满的状态)的状态中成长起来的“意识”开始运作,“螺旋状弯曲起伏的形体产生的场所”形成的时候,“形状”便显现了。

 

    先来探讨一下产生涡和螺旋构造的五芒星原理吧。支配这个正五角形的法则是“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能显示生物个体中细胞分裂增殖的比率。“黄金分割比”的这个作用是13世纪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L.斐波纳契(Fibonacci Leonardo)(1170-1250)发现的。这个数¢是X2-x-1=0 的正数解1+√5/2 = 1.618,“黄金分割比”就是1比1.618。宽和长的比率分别为1和1.618的长方形叫做“黄金矩形”。在这个矩形当中,像套匣似的,显现出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和一个1比0.618的小的黄金矩形。这就叫做“黄金分割”,它可以持续到无限小,形状始终是相同的。

   

    附注六:黄金矩形

225 226

    

    黄金矩形是一个长和宽的比为黄金分割 \varphi 的矩形。

    227

  

   这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1或1: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假如沿着黄金矩形中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画出曲线的话, 则状似鹦鹉螺的对数螺旋便显现出来了。这个黄金分割比的形态可以从欧洲不少的建筑物以及绘画、雕刻中看出。自然界台风的旋涡以及动植物成长中的一些状态,都与黄金分割比的形态相契合。反复进行扩张、收缩的勃勃有生气的能量现象全都呈现黄金分割比的形态--螺旋构造。

 

 228
   引自高桥励《探讨“形状”隐含着的惊异能量》

   在五芒星正中有一个正五角形,若连接其对角线,则又会有一小的五芒星显现。毕达哥拉斯派和共济会把五芒星作为 “神圣形态”的象征。柏拉图把由正五角形的面构成的正十二面体命名为“神的立体”。开普勒认为地球的运行轨道是内接一个正十二面体的。

 

229

   

    受黄金分割比支配的正多面体是正二十面体(这是无间隙地完全填没三维空间的立体)。假如从侧面来看它的话,它呈正六角形,但假如从上方来看它的话,则它呈正十角形,但在正十角形中显现出一个正五角形。这表明,表现于三维空间的彼此孤立存在的各个个体,实际上是在整体上相互关连的多维空间的要素。

       

    这就是说在三维空间看似没有联系的各个形态,实际上是相互紧密(内在地)关连着的,将它们联系起来的高维的时空场是确实存在的。这也就是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为何能互补地同时存在的根本原因。

 

    为了使水、石和其他物体吸收四维能量,必须激起它们之中的基于五芒星原理形成的涡和螺旋。五芒星本身就是一个涡。在宇宙之中,形状相同的涡,大大小小,无限相连。这意味着上升的能量与下降的能量是同时存在着的。通过五芒星原理,能控制这个上升、下降(即东晃史理论中所提到的伸展和收缩,即伸展的重力波和收缩的重力与此对应)的能量。还有,根据六芒星原理,左转上升的能量的出发点,同时又是右转下降的能量的接受器。在万物中,这两个方向的能量流,经常是同时存在着的。

    离心的(伸展)运动和求心的(收缩)运动,都是呈放射状的,它们使扩展膨胀的螺旋和缩小收敛的螺旋重叠。于是,森罗万象(密宗所谓的大日如来)表现出来。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和现象都被包含在这个无限小的终极的一点(实际上是作为零点的超无限小)中。这个点活动之后,就像一捆卷轴书画不断展开一样,万事万物一个接一个表现出来。这就是全息图的每个部分为何包含整体的真正原因。图17 中大圆原理的球显示了从中心的一点表现出来的全部宇宙现象。使结晶构造那样的三维空间得以纯化的形态(六芒星原理)表现与此对应并重叠的黄金分割比的作用(五芒星原理)就是宇宙的全部。

 

    密宗也称万物是大日如来的表现,一切都与一相联系;认为黄金分割比使万事万物不论大小都呈相同的形态。意识也好,物质也好,全部都是从潜在系统展开并出现的。

 

    真言(曼陀罗)形成声音的形态,手印(特定的手指摆放法)形成身体的形态,意识形成被形象化的形态。假如把这三种形态结合起来,便可使看不见的世界产生由黄金分割比构成的涡漩。这个终极的形态在深层意识上结晶化,不久就显现于现象界。这就是赛巴巴(印度的特异功能者)之所以能创造种种奇迹的真实和根本原因。

 

    六芒星原理,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它与本章开始所载的电磁波图中的作为横波的电波、磁波相对应。而朝波的振动方向(现代的科学认为这是不存在的)展开的纵波,是一边反复进行伸缩一边描出双重螺旋而前行的。很明显,它与四维的五芒星原理相对应。

 

    由五芒星形成的涡和螺旋,上下无限延伸,一直与终极的一点(零点)相连。所谓终极的一点是指:小到超无限小的如原子核中心那样的零点,大到超无限大的大宇宙(这还不如说是宇宙的根源)。表现这终极的一点的是大圆原理中的球形和点。

 

    关于上升和下降的能量的产生机制,还想补充一点。我曾在重力假说中指出过,在原子空间,正(质子)和负(电子)中和,变换为中性的能量后被放射(上升)与此同时,作为旨在填补那因放射而变得稀薄的原子空间的来自全宇宙的吸引力(下降)的重力产生了。

 

    原苏联科学家曾利用标量波发生装置使花瓶消失。具体过程如下:启动装置以后,花瓶开始上下颠动并开始扭曲,变小(与从三维转化到四维的漩涡同步)成为一点以后消失这是物质消失于空间。物质也能从空间涌出。万物无不是从空间产生或消失的。

 

    圆的中心的终极一点、零点,在易学中早已被提及。在中国古代的老庄宇宙论中,具有如下朴素的思想:“从无生气,从气生形态,从形态生生命。”这里的无就是零(无极)或一(太极),气是二(两仪、阴阳),形态是四(四象)、生命的范围是从八(八卦)到六十四(六十四卦)。

   

    附注七:易学宇宙模型——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出自《易传·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30

 

    远古之时,盘古尚未开天辟地,天地宇宙混沌一片,仅有太易太初太素。太易乃气之始,太初谓形之始,太素为质之始,此三类混为一团,无光无声无形无影,浑浑沌沌。老子称之为:夷、希、微。此时称为太极,亦称太一,又称太无。

231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太极即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232

   

    太极生“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古人概之为:阴阳。两极符号:阳 ▅ 阴 ▅▅

 

233  234

四象生八卦

 235

236

八卦生六十四卦         237                 

(来源:细说易经六十四卦

 

    我把它换一种说法,是这样:无即一、大圆原理,气即二、五芒星原理,形态即四、六芒星原理,形态进一步发展、进化,渐趋复杂化,最终产生生命。在这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气的世界是“看不见的世界”,在那儿不会发生物质现象。在那儿即使有形态(实体是波粒子)和大小相同而旋转方向相反的正、负因子,也不会形成作为物质最小构成物的原子的。这是因为缺乏一个中心点。即使真有什么发生了,也是要归为死灭,如同阴阳电子对的结对消失。

 

    对于物质现象的产生,四象是必要的。阴(==)阳(=)学说中的所谓四象是 《标量波理论与科学革命》第二章(附注+配图)
除了第一个全阳和第四个全阴以外,当中的两个是阴阳交叉结合,互换重叠,形成莫比乌斯圈(立体的双重螺旋体)。在原子的场合它是原子核,其中心成为终极的一点,是比中性芯更进一步的中心零点。阳电子被中性芯所吸附,成为原子核、质子,电子在其周围旋转。这就是原子的构造。

  

    中性芯这一点正是基于五芒星原理形成的漩涡的出入口,是三维与四维、五维……以及更髙维的交汇之处。这个交汇全都是纵波的交汇。在台风中心有台风眼(无风的状态),它是中性的。所有的涡状构造,即从基本粒子、原子到宇宙万物,全都具有中性芯,通过这个中心的终极一点,三维之物与四维以上的高维得以沟通交汇。

 

    附注八:基于中华易道整体意象数理的——“混元场论

 

    国内民间学者船山荒石(白玉)先生倾四十年心血不断道悟和体征,以中华易道的“一”为切入点,融通百科,创此体系。实际是以中华易道传承为独立进径的一套公理解析系统,不意竟与西方“神圣几何”、地外“纯无与玄无”等近来才公开显露于世(主要在网络上)的其他不同传承体系暗合。此现象很值得关注!现将其主要内容梳理介绍:

238

   

    ●宇宙(以太),2.世界(混元场),3.空无(真无),4.七色(物幻)

    1.宇宙(以太):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故而为无限的整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且本性为无弛缩;无向;无相;无象;无边;无界;无色;无味;无音;无香;无心;更无生无死;计13无与物质(元)恰恰相反,只是其缩无内,张弛无外;其向无端;其相无形;其象无处;其边无定;其界无疆;其色无幻;其味无尝;其听无频;其嗅无臭;其心不在;其生无由,其死无因。它固有存在的,着相于空,实则不空。宇宙(以太)无须所谓的感悟或认知或否认,其真实存在的事实属于绝对系统
  

    2.世界(混元场):世—以具体场定义的时间,界—以具体元定义的区域。物质(元),其胀缩有度,张弛于内;其向有端;其相有形;其象有处;其边有定;其界有疆;其色诸幻;其味众尝;其听有音;其嗅有香;其心元定;其生有始,其死有终。它是相对系统,因系统参照而或有存在,着相于实,实则未必实。世界(混元场)——须有感悟或认知或推演的真实存在事实。我把事物称为元体,所以我把世界称为元集体。

    3.空无(真无): 这是绝对系统不存在而相对系统中绝对存在的概念,无论有无均是七色着相。

    4.七色(物幻):七色:视色—看,音色—听,味色—尝,香色—嗅,觉色—触,弥色—意,神色—心。七色均不相则为无,七色或一则为有。无论有无均为万物幻相。

 

   物质不灭,且构成物质的任何粒子(不论大小)均具有对应的质量并具有可以无限再分和累积的特性。

 

   能量守恒,其变化遵循场的特征和规律,且可以定向重组。在混元场中属(极)热象。宇宙没有始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大前提不能含糊:①光速不是极大的速度极限,还有比光速更快的微元粒子速度。②超光速的物质(微元粒子)无限接近于静止状态,表观上看为虚物质态,而且看(测量)不见(暗物质);真正的虚物质以太,反物质、暗物质是由以太和低次元、微元、或极微元组成,三者都参与宇宙演化。能量质量作为相对宇宙系统演化的物理量,在绝对宇宙系统中能量不过是(元、物质)质量以及数值和物理量的演化过程。一个元(物质)的自旋静止是假像,只能说明当下量级的能量转换到其他量级上去了(其它的元场得到而增加了—-能量守恒),它仍然在所处的场中作绝对的飘逸运动,有待于新的外力或内力(对象元的次元的能量释放或转换),而重新获得对象元的自旋能量,不然宇宙有生死能量就不能守恒,物质也就将有毁灭化为乌有的事实。

   

   空间(亦即场):宇宙中的自然含纳万事万物的几何维度,宇宙系统本身空间无限无界,无向,几何尺度=∞,由无形无质量静止的以太空间场组成。除宇宙系统外的混元场空间与以太的唯一区别就是空间可以压缩和膨胀,压缩就溢出以太,膨胀就吸纳以太。空间除具有压缩特性外还有维度的变异(象变)且随元(物质)的几何变化而变化彩虹注:“以太”就是“纯无”,“混元场”类似“玄无”,“象变”即“神圣几何”)

      
  (混元场空间/混元空间:除宇宙系统空间以外的所有空间。混元场空间分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是宇宙中万事万物演化的舞台,混元场空间与以太的唯一区别就是空间可以压缩和膨胀,压缩就溢出以太,膨胀就吸纳以太。而且混元场空间随元场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混元场论”所指时间,基本上是宇宙系统时间和混元场时间,且宇宙系统时间=0,而混元场时间分相对时间系统和绝对时间系统,相对时间系统一般都以具有可逆的计量来显示事物的相对变换(例如物体位移速度、相对线形时间时间的流逝和物质的衰变等等),其中就包括地球的格林威治时间和现有的一般所说的时间;绝对时间系统一般都以非逆的计数来显示事物的绝对变化(例如人的寿命期内心脏跳动的绝对总次数,地球在寿命期内的自传周数,电器开关的计数寿命等等)。然而,每个元场都有自己的时间系统,其中就包含了相对和绝对两个时间子系统。
        
  时间及时间系统:包括每个独立的元(包括亚元、次元)、场和/或混元场都有自身的时间体系,其计数(计次)时间单位是以元(基本单位粒子)的次元在相同量级场亚、次量级或高、超量级场的元最小跃迁的次数(称第一时间),且不可逆,计量(位移)时间-相对位移时间,是该元(基本单位粒子)的次元在相同量级元场中的位移量(以该元中最小数或量级的次元直径为单位)称第二时间。由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在元场或混元场产生自转(计周的频次)时间,称第三时间。第四时间(计量时间)是元或次元高在比元或次元高至少一个级阶(次高元以上)的元的相对位移时间,第五时间是带有该元运动讯息(元的结构与组成和元在场中的运动迹象)且隐含生命特征的具体时间。 

   

   真理(在元场或混元场中发生的事件):如果“宇宙(世界)中没有绝对的真理”成立,则它本身就是绝对的真理。下表是各理论系统求证的真理。

239

 

240

   

   混元场

 

    1.场通论:场的属性基本与以太(空子)相同,但场的主要属性是空间,具有压缩、膨胀、扭曲、变形、转移、释放、内敛幻相等特性,还法从元性的结构和属性,因此往往谈及场必然涉及元,从数的概论上,场的特性与第五幂阶(幂阶级数表)以前的象、相等属性相等同(大体上与元相反,但与元共生死,亦即元亡场散,元在场应,元动场转而以太静)。场,是万事万物演化的舞台,其微场,易卦为屯,属阴,相极简、象极混、态寂静,是万物源生之所。其宏场,易卦为解,属阳,相极繁、象极弥、态激动,乃万物泯灭而更生之处。从极微到宏之间,因元变而幻化无穷,并具有广博的容纳包涵的特性,不仅从自小极微元,大到巨宏元,还容纳与该元相同级别的以太(空子或空间)并与以太形影相随,不弃不离,共同协调混元场中各种矛盾,维持着天体、微子、以及宇宙系统的平衡。


   混元场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混元场不仅是杂乱无章(杂乱无章仅仅是粗狂的幻觉而已),而是一种严格有序、有法的元与无序元的混化运动过程,混元场是理,是法,也是道,是天地之大道。一切事情都是混元场全息体的运行结果,混元场有同宇宙一样的性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谓大,就是既包涵宇宙的运化规律,又隐隐浮现着人生的本根——天地人神(信息)混元一体。所谓小,以至极微不可猜想的恒静之微弥。

    混元场是天地人神(信息)重要活动域。不管如何变化,宇宙中的混元场永存。爆炸也好,黑洞也好;虫洞也好,弥元也好;绝对也好,相对也好;上帝也好,佛祖也好,三清也好。总之,均在混元场域行事,它包罗万象,混元一体。最简混元场几何解析模型:混元场就是合乎自然之大道。

   

    2.元——实物个体

 

241

 

242
 

    ●简式混元场结构:宇宙混元场体系(以下简称混元场)的单位场结构是由一个定数量级的元和四个1/4外场和一个内场的与对应结构的数量级空间场组成。如图1-1 所谓宇宙主体,就是混元场所有元,其结构就是最基本的粒子构成,那么什么是最基本的粒子呢,就是任何智者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元(物质)分开为小的微粒,即分到所有手段用完无法再分时的那个甚至只有想象到的那么微小的粒子,就是基本粒子。而由这些最基本的粒子以宇宙空间最简单的点、线、面、体构成宇宙中几何大小不同、组成数量不同、所在象位不同与不同幂阶级的万向万象万相万物的不同种类的元(物质),而在这些元(物质)以最简单蕴含宇宙的全息结构就是由最基本粒子在空间阵构的最简单的正三棱锥几何体最简元(物质),并且有该最简元的二个单位元同心偶合为正方体结构的偶简元从而分化出以最简元结构模式的绝对元场和以偶简元结构模式的相对元场在宇宙混元场中呈现为显性物质,归为性(在第五幂阶以后范围,第五幂阶一前为暗物质在物质绝对场中为隐性物质,归属)。宇宙中的绝对静止的以太(空子)空间构成宇宙本体即为场,即是元的演化场所,归属

 

243507a7061g7c5bcf44eb12&690

   1.引用网友“飞沙走石”关于宇宙的论断:宇宙神伦就是信息主体资讯系统,意、象、数、理,可以独立出息,也可复合表达即意象,象中含意,意中显象,数理亦如是,具有数中含理,理中显数。一切存在的形上形下物事,都是数字编码。人类的宗教、哲学、科学、艺术,是整体的意象数理。它就是全息总纲,此纲下的目十分复杂,全息论是论不了的,尤其意象世界缤纷撩乱,有规则中无规则,很难认证。我理解的“全息”是基于“通约”,能通约的只有数理或数码,它们的变换直接支配物理变换和时空变换。把相关的物理参数建成数理模型就实现了“全息通约”的动力机制,用场来描述态,就可以破解最根本的。

 

507a7061gdb964658838d&690244

 

    2.术语和基本性质定义:

 

245


246

   

    意象数理之下才有“相”。九位八相用物理数理表达,也具有全息意义。相即是有形空间,上帝创造的是有形世界,佛陀定位九重自命大自在。其中的意、象、数、理四元构成了宇宙混元场社会意义上的绝对元场系统;全息通约便是元场结构的基本通式,违者自灭。

247

248

 

    宇宙中的物质形态有四种基本物理形态:1.弥态;2.气态;3.液态;4.固态。因其基本单元由点(弥态)、线(气态)、面(液态)、体(固态)这四个基本结构各自分形,派生无穷的形态并混合为混沌无极状态,就像我们看到遥远太空星云一样。

  

   元(最简元):其文字取自于道家的元为“1”的概念,是在宇宙中绝对固有的,存在一定能量、质量和体积,具有相对间隔或界面若干个最基本(不再分)的极微粒子(物质)和以太(空子、非物质或反物质或黑物质)构成的实物体。(本文仅就罗列很小部分以外形大小划分的元,文中泛指的元既是针对某个具体事件作讨论或解析的对象元,高元或低元均为对象元而言的同幂阶的不同级阶的元)。

 

249

   

    1.元的最简结构的初始演化:点(一)→  线(二)→  面(三)→  体(万物)/(点)→ 晋级演化 → 至繁而溃 → 返回混沌 → 又复一(点)→  二(线)→ 三 (面) → 万物(体)周而复始……

 

250

    2.元的结构分为理想最简元和自然元两类:理想最简元的性质属于绝对元并存在自然属性。光子是目前人们认识最多某数量级上的一个典型自然元(但不是最小,速度也不是最快的元),所有宇宙中生物能认(感)知的元个体小到至极则均为是由等距共端顶点公边的四个次元在空间互为等距的次元或(亚元)或六个共端的亚元在空间和以太场的元(物质)和以太组合而成各种形态的独立实体。   

   

    所有在宇宙中(混元场)的元都是一个有限数量集(按计数数量级、几何数量级与质量数量级方式共分11个幂阶,0幂阶≥对象元≥11幂阶无意义,0幂阶≤对象元≤10幂阶有世间万象演化意义)其所有运动与静止以及变化现象均符合该元中生物能认(感)知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所有(已经有的或未来的)理论(亦即相关元中生物认[感]知的能力和理论也属为有限集)。纯元结构(极微元或极宏元)基本上不存在,其感知极限为第2阶幂阶和第9幂阶;认知的极限幂阶时第3幂阶和第8幂阶。详见下表

 

251

252

   

    ●时间与元的生命期:时间是虚相元素(即虚元)不是物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物质的质量产生了绝对的位移形成能量的迹象(E=mc^2),而这种能量的表达产生了物质运动的过程信息,这些由能量表达的物质运动的过程信息就是精神,这些精神是可以在具体自然世界运用(调动和协调,而不仅仅是人类在运用);故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正确的,并不神秘。所有元(0幂阶≥对象元≥10幂阶除外)都有诞生的起点和死亡的终点;从诞生起点到死亡终点的这个过程称该元的生命期(即混元场第五时间)由相对的计量时间、绝对的计数时间及自转时间构成。

 

    实际上,每个元和场都对应存在独立的时间系统,包括四个外场绝对时间,一个内场绝对时间和一个混元场相对时间,还有一个界(临时)场相对时间;每个时间对应一个相同属性的解析演绎时间坐标系。在宇宙中我们能够认(感)知到的(包括用仪器侦测到的)实际的一个实体(包括散离的或集聚的、不论形状、大小组成成分或有无界面)就是一个整体的元,例如以我们现在用天文望远镜能够到遥远的背景反射点到我们的地心距离作半径的一个巨大的天体就是一个整体元,且这个对象元随我们的认(感)知能力的增加而“膨胀”。

 

253

 

   空间(虚场):是具有相对自然属性和绝对的理念属性双重性质、中性的包容宇宙万物演绎万象的以数学概念为主的几何场所,具体分为四类,元空间为第一空间(绝对),场空间为第二类空间(相对),以太为第三类空间(绝对),混元场空间为第四类空间(相对)。但在物理意义上封闭元内的空间体积可无限压缩和/或膨胀,空间和以太的区别是:由元的计量数级幂阶划分大小或者说由对象元的计量数级以及具体形状确定,并与宇宙中包括对象元在内所有元的能量基本无关,与元的对应场呈因动关系而呈现空间扭曲。

   

   以太(虚元):唯与宇宙同属性,存在于元场中的以太“(次、亚)空子”(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同宇宙本性一样,质量≡0,相纯为阴,随元而极寒,状态寂静),则因元、场之动而动,其动与元呈柔弱纠缠态,其能因元而等值对量(元=1,空子以太=-1,,但以太这种-1能的表现为散漫的特性),其形由元场形定,元场空间(场)压缩则空子以太溢其外,融入宇宙本体或并入相邻空子;元场空间膨胀则侵其内,扩充元内场以太空子,以太空子的向、相、象、边、界、色、味、乐、臭、心、生、死如此种种万变由元场特性所定,其法循太极阴阳互动制衡的大道。以太和空间是元运动现象中的一个运动付,以太本身绝对静止,体积mn倍于该对象元物质体积的以太(非物质或反物质或黑物质)与元的质量能量场的运动呈因变关系(因动关系),即元不动以太不动,对象元一旦界定,其以太的大小与象位随之确定。当对象元为封闭元或介于封闭和开放之间状态时(无对象元整体位移和内场质心位移运动时)其封闭以太的大小、象位改变和锁定。纯以太(极微以太或极宏以太)基本上不存在,其感知为极寒相(对应幂阶为第10阶)。以太是空子,不是物质,元(巨宏、极微)才是物质,以太的运动时因同幂阶级的元的运动而作为该级元的运动付作相反的被动,这就是以太的因动性。

 

254

   

    极微元和与之对应幂阶级的以太极微场的线动量和速度都无限趋于零,基本上不能看(或检测)到它们的动态,但它们确实在作绝对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与共转)其自转的角动量最大至无穷,而巨宏元的线动量极大至无穷,但我们还是难以看(测量)到,是因为我们的天体(太阳系或银河系)正在这个线动量极大地巨宏元中,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此身在山中”的道理。然而巨宏元的角动量基本等于零,但还是在作绝对的角运动。
因动关系就是元在作重力和热力运动时出现的运动阻尼现象,如果是重力运动则以太在该场空间呈现反重力,并配合场产生空间扭曲变形;如果元只仅在热传递或是热力运动时以太作冷却、传递媒介和与元相反的运动阻尼,并配合场产生空间扭曲变形
 
  元场及混元场:元场是元与以太组成的场之称,也为实场。自然的元场就是混元场,是解析宇宙所有万物演化的重要场所,它包含了混元场势函。

   

    1.解析演绎方法——势函:用于解析宇宙内万物万象演化的物理、数学、化学等自然学科和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社会学科所有理论对其理论进行推导、演绎的理论与实际的数量化值和方法。至少4个空间分布几何恒等式确定单位元场的存在及空间运动的状态存在。

   

    2.混元场中元、以太、能量、质量、场、空间关系:

    

    ①空间+以太=以太场:以太分散、传递(布置)质量和热、空间分散、传递(布置)质量和寒;以太场同时还分散、传播(布置)和放大(缩小)或信息。

 

    ②元+空间+元内以太=元场:聚集、储存能量、质量和热,同时产生、储存、释放和采集信息。

 

    ③以太场+元场=混元场:所有各种元场空间时间得分散、传递、传播、放大(缩小)的解析演化场所。

 

    ●混元场结构总目:实体宇宙个数恒为一;空幻宇宙(世界)个数与混元场中的元的个数有关。亦即一尘一元一众生,一砂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花一天堂。

 

宇宙自然  诸神大同
善本同源,道法同天
仁爱同心,慧性同根
 

255

256

   

   亚元分线亚元和面亚元:线亚元是由两个以上的的等同(以下未注明的元、亚元、次元均为等同级别)次元,在元场中无间隔并有序线阵排列,亚元的线可以是开端点直线,也可以是闭端点任意复杂曲线。面亚元分假面元和真面元两种:①假面元是由平行的线亚元构成;②真面元是在元场内三个以上的次元所能围成的面(任意面)。上述之真假是结构的差异,真未必实,假并非无,如无则虚(见本论中的八纲)。

   

    ●次元:次元是比元低某个数量级的元,其本质属性和结构模式与元等同,它是讨论混元场结构和变化规律的最基本单位,因此在次元的结构上应该并且必须将物质的质量、能量和其动静变化特征统筹纳入研究,本文重点建立混元场结构框架,故只在少数必须涉及时才引用。次元的结构由次低元依照次元构成元的原理按低于次元一阶的幂阶数量级的微元和极微元而构成。这里次低元及以下暂不讨论。

 

    ●异次元是同数、量级的次元的展开,也是现有认知的生物活动场所和能观测到上下2个幂阶天体或微小粒子的活动,由权势函和变势函、纲来描述其一切已经存在的和未来的活动及过程。

 

    ●所有元、亚元、次元(包括它们的异元)的全息特性的组成结构按数、量级高低具有高向低级兼容且不可逆的性质,即元与次元的关系(物伦)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人伦)等同。

   

   特征解析演绎方法——特征势函:
 

    1.模(制式)——宇宙事物演化的特权(基本条件)。一个完整的自然元(人或一张树叶或一个原子)或一个完整的混元场(正在流动的水或流动的电流,它们都在一定条件下流动)特定基本制式条件就是“模”。例如人体骨骼数是206块,染色体23对,最小数的枝端树叶的叶片数,这些都是以自然元结构为制式特征的模,家用电器电压220V,三孔二位插座,五孔三位插座,CPU的针脚数、工业动力电380V以及光速等等这些都是以场结构为制式特征的模。

   

    2.数模(阵)——就是以自然数的各种组合或组合排列的阵为模。现有最先进的电脑运算就是最简单二进制模进行的。数的每种进制就是一种模。比如3进制、8进制、16进制、32进制、64进制等等;齿轮上的模数及齿数;CPU的针脚数;此外还有形模(线形、三角形、四边形、体形额的六面体四面体)和像位模(空间不同象位的点线面体的阵列)等等。

      

    3.元(亚、次元)在宇宙或混元场中的结构与活动的基本特性(特征函):

   

    ①形函—几何结构;②态函—元场空间形态及分布结构;③相函—组合成分阵势结构;④律函—循道(程序)结构;⑤变函—权变权函(虚函)是元(亚、次元)在宇宙或混元场中所有活动的必要条件(能权—质权(计量)—数(计数)权—形位权—组权—律权—率权(不确定值)—序权)。

   

    ●权属:1.幂权–元场级别/律权/数权(计数);2.态权–元场形态/形位权/组权;3.象–元场相位/序权/率权(不确定);4.衡权—–元场质能/能权/质权;5.特权;6.模。(六变)

   

    ●模① 数模—自然计数;② 形模—几何形状;③ 相模—相位状态;④ 律模—程序法则;⑤ 量模—自然计量(能量、质量、速度等);⑥ 合模—-组合(成分、类型);⑦ 率模—机率(游离状态)也即率模存在两种可能七权)

   以上的权属性构成一个实在的虚场,按无限相对解析的法则,仅衡权(元场质能/能权/质权)、特权(模
)二权为实相,其余权属为虚相。这里实相是客观存在并且恒定的,虚相则是对实相的影响因素,在混元场中,实相与虚相都是一体不可分开的。

 

    ●(不同次元的解析方法)异构势函(六变七权的合称):异构势函是描述宇宙中的各种元、次元(包括它们的亚元)在混元场中的不同的状态(质量、能量大小,不同几何形状,不同结构不同组成的)和不同变化历程(变化规律)。所有特征势函均可用已经认知或未来可认知的物理、数学等理论进行推导、演绎,在此不必赘述。

   

    六变——六种演变:①场变、②趋变、③态变、④律变、⑤权变、⑥纲变。

   

    七权——组织制衡权:①能权、②质权、③频权、④形象权、⑤率权、⑥组权、⑦幂权。

 

    ●所有解析演绎方法(特征势函)的三大原则:等同、等效、变异性质:某种解析方式特征势函)的性质是场的推导解析值,用可以认知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等及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社会学科所有理论按其理论进行推导、演绎势函数解析而得的表征成果。具有三个原则性,即:1.等同性、2.等效性、3.变异性。

    

    ●宇宙中实物存在的必要条件:该实物为绝对独立元,且次元之间无间隔或界面,但同时存在5个独立等数量级的以太虚拟元(简称虚元)即每个元的4个以太外场1个内场都对应存在一个虚元及其空间。

   

    ●元、场关系:(如网友重庆-新天下所述)在上天(宇宙混元场)对人(元)的影响中,人们可以体会和认识到天之于人而显示出的伟大道德,亦即“元、亨、利、贞”。天具有造化或创造万物的美德(元),具有在天地万物间建立沟通的普遍性美德(亨),具有给人和万物带来益处的美德(利),具有给人和万物赋予和贞定性质,从而明确其存在和运行的方向、原则和价值之标准的美德(贞)。

   

    1.场是在宇宙中绝对固有存在、且绝对无间隔或界面的无方向、无具体形状而绝对静止的充满以太(空子、非物质或反物质或黑物质)的空间构成,亦即以太空间。但是,以太在元内的形状由封闭的(亚、次)元形状确定,其外场的以太场的随该(亚、次)元的运动产生与(亚、次)元运动作相反作用的因动(由亚次元、元的运动撞击和拽动产生)并且以太空间具有无限膨胀和无限压缩的绝对基本特性,它严格唯一区别于现有认知“空间”的一点就是场中存在机械学意义上元运动时的运动付(以太空间),场(混元场)即是这种以太场与元(包括亚、次元)运动现象产生和结束的空间的地方。 

   

    2.场的结构分为理想最简场绝对场(也称空间物理、几何解析场或简称解析场)和自然场两类,理想最简场的性质属于绝对场。是由共端点的四条射线次场或六组十二个面次场(每组正反共两个面),一个元存在一个以元质量重心为基点的内场,并存四个与元等空间量级的外场和四个元界场(次元内场)共九个权量场,其元心(元内场原点)到以垂直于元的玄面的距离与该玄面中心点为起点到外场心(元外场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在同一条直线向且,场的大小由对象元按实际需要给定;自然场(即混元场,也称自然空间混元以太实体场),是宇宙中生物能认(感)知的元(绝对运动的)和以太(绝对静止的)并占据相应的空间而构成,自然场的性质属于相对场,其大小由对应该元的质量、能量、体积的自然属性确定。自然场中元(包括亚、次元)在内场、界场与外场的一切活动绝对遵守能量守恒。

  

257

点场

258

 

面场

259

立体场

260

线场

261

   

    3.大而有外。小而有内:所有在宇宙(混元场)中的元都是一个有限集(高幂、次低元在场中为无限集,在元中的幂级为零)其所有运动与静止以及变化现象均符合该元中生物能认(感)知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所有(已经有的或未来的)理论(亦即元中生物的认[感]知能力和理论也为有限集)。

   

    4.级阶和计量级与计数级:理论上我们设定了12个幂阶(如前所述),在实际的幂阶级阶的具体划分可根据需要对整个最大的讨论解析对象作1~9幂阶划分。

 

262

   

    我们把一切具有线性连续特征自然数称计量数,即数与数之间无间隔;把自然数中的所有整数称为计数数;级则为数或量的级阶△。然而这些数级和量级与其数值的进制无关。

 

   智慧、生命信息与真理(宇宙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和混元场解析恒等式与空间语言、文字、符号(星际交流语言):图片、文字都是二维表达,视频是三维表达,实物是四维表达,历事件聚多维资讯,故而观世事,就读无字天书,参悟人间大道。未来的终级视场将传达N维立体时空信息(包括气味等)。

   3.元或场接收信息方式有多种:①自然场信息的反射和映射;②载有信息的粒子直接进入检索场;③场内固有信息的逻辑串联。信息处理的方式:①权函的规避;②条件选择过滤(制式等);③维象模糊归类定性(不等方程的解);④实证逻辑推理(线形方程的唯一解)。信息储存的方式:①信息微粒载体的沉积(粒性);②场中的信息映射或衍射(波性)。信息传播的方式;③同量级媒介界面(以太、各幂阶元)传递或嵌入;④异量级粒子波在时空的映射反射和或信息微粒的沉积或植入。

 

单位对象元场共振、自旋、内场振

263

   

   天籁神韵——宇宙混元场七大基本运动形式之一:振动(脉动共、谐振)、步进、摆动。
 

    1.宇宙系统:极阴;绝对时间=0;自振频率=0;势能=0;振幅=0;质量=0;象转=0(无损)。

 

    2.混元场:阴;绝对时间=0;场相对时间=1(由对象元确定时间体系);

 

    3.元:极阳;绝对时间=0(代数函);元相对时间≥0;共振频率≥0;总能量=1(代数函);总质量=1(代数函);
 
   不论幂阶级大小,其每个单位元(对应场)都外托高元(场),内含次元(场),界元场容诸元(低、亚、次、异)并且都在同一对象元场中进行场振动和自旋及元的内场振和(对象)元场谐(共)振。并且,每个绝对元在绝对场中必然而仅有一次场振、元共、自振、自旋。在相对元场中元场的场振、元共、自振、自旋和频率、振幅由该对象元场的相对计数与绝对计量寿命确定。
 
   从小到大幂阶,其每个单位元(对应场)的自旋速度和自振频率呈几何递减至第10幂阶锐减至0,即此时自传为0,则将发生爆炸或其他方式释能而解体分化出本幂阶以下各幂阶级(小至微元)大小不同结构迥异的元,其原有幻空间膨胀被以太侵蚀。
 
   从大到小幂阶,其每个单位元(对应场)的自旋速度和自振频率呈几何递增至第10幂阶锐增至大数即自传速度为极大,此颗粒微小的微元表观上则呈现与以太一样的象位的绝对静止,其自旋和自振因速度太大无法感测;而这些微元粒子在宇宙混元场的场振中又不断产生新的不同结构的元,或被高幂阶的元接纳而新生。
 
   混元场中通过七大基本运动形式(其他运动形式参看《宇宙混元场七大基本运动形式》)由三棱锥结构的1个最简元不断(以计数增量、结构变异、多向序列、成分多样,繁杂无规)地向复杂的球状混沌元发展,并以宇宙四个基本释能方式而往复循环;在每次绝对(任何幂阶级元场)共、谐振,都有旧的元场(物质、事件)消亡而同时有新的元场(物质、事件)诞生;然而宇宙混元(相对)场总体呈现平衡谐振,局部呈现紊乱共振,而呈现不断的生死循环,且生生不息。
 
  宇宙混元场中所有元场(相对与绝对)的全部演绎都循道(自然大法)于场(仍意空间);其因均来自场变(七种宇宙混元基本运动形式和混元场谐振的双螺旋柔键的节距P=7,以及八纲辨证演化法则),实相元表现在界面元场(元的存在仅仅是过程),果终归于场。实元在相对混元场的任何演绎(运动、释吸能)都对应产生该元的相对场振、元共、自振、自旋,元场而呈现各自的唯一独有的纹形波动频谱,在上面4个基本法则下共振至极则亡,谐振安定则生。
 
  在单位对象元场发生的七种运动中,绝对元的共振、谐振、自旋、自振均为1,亦即元在绝对场中计数寿命Mj=1(次),因此,在绝对存在宇宙时空系统中绝对不存在任何元逆转计数的生命(Mj≠-1,Mj≠0),而元在相对场中的生命时间的计量值为正(Ms>0,地球人用格林威治时间体系),元在相对场中的生命时间的计量值Ms≤0,混元场所有发生与该对象元在相、绝对场的运动迹象讯息则永久辑录在每个相近和内含(各低、亚、次、异)的元中,且均为虚幻之相实刻之痕并随辑录这些相痕的元消亡流逝。
 
   天籁神韵—–生物DNA柔键排序键节律P=7,宇宙混元场7种基本运动形式与自旋和共、谐振,乃以宇宙混元场以波动形式表达的真实永恒的韵律,也是地球山川峰峦沟壑结构的基本格式,更是江河泉瀑湖海的基本韵律,以及生物最简单元结构的基本模式,乃至四季阴阳更替恒序和一切音乐歌曲诗词的基调更源出于此律。因此宇宙混元万物演生万象,最基本的厶情、意义二幻演化循道于此基本节律。
  
  厶情:问(探索,解析,寻觅)世间(相对场)情(阴阳二元互动的共、谐振)为何物(混元场之绝对元换象幻相),直教(自然规律使然)人(我之厶)生死(无序共振和平衡谐振与元绝对自振)相许(绝对元粒子纠缠运动)。
  
  情:情是元泛其色相(物质)之灵(泛场)魂(泛元)。在绝对元场中(包括宇宙系统、以太)是无情的,自然科学上,只有在混元场的相对系统中才有情(阴阳二元互动的共、谐振)存在于具体的混元场(物质和精神)中,就地球生物而言,维系持久的平衡谐振是求得自然相对最长寿命的唯一方法,就元个体来说,阴阳二元的谐振是最难(外场随时存在无序共振,对于人来说莫过于金钱利益的诱惑)和最容易的(只有阴阳二元互动才能有绝对谐振,即使有二元共振也是双亡)因此就具体元物质的个体这个情是非常私有化的,故而称之为爱(纠缠不弃)情;在社会学上就是群与个体的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意识倾向与社会制度法规和谐效果。故而往往在论及社会事物加个况(广博),字—即情况。情如大道无言一样而真情无语,情的持久往往通过宇宙混元场共有的最简特性—–共、谐振的波(波谱、音律)来感染传播延续。

   

   意义:意义是场泛元象(物质元在混元场中的运动发生的单位事件)之精(循道守法之众元)神(众元和场所载全部辑录的资讯)。在混元场中,由自然规律和元(物质个体和群体)在场中的演绎的整个事件(过程和表达与运动方式),其发生与终止的全部联系与全过程和相应幂阶级元场粒子或整个环境对本对象元场演化过程的辑录,与(历史)资讯的映(反)射再现就是混元场物质的意义所在,然而意义这个泛象元在绝对场中因绝对共、谐振仅为1次,故而真实的完整事件(元)只有1个,其他均是在相对场中混元演绎的幻象和幻相(只是接近真实的程度不同),并且构成宇宙万象,然而,宇宙实意更如大道无形,只可领会不可言传;更以宇宙混元场共有的最简特性—共、谐振的波(波谱、音律)来传承扩展持恒。

   

    以上厶情(相对单位元外场为爱情)、意义(宇宙之主—众生群元)的演化都是宇宙灵魂与精神的全息结构表达,由生物DNA柔键排序键节律P=7和宇宙混元场七种基本运动形式与自旋和及共、谐振而能获得的最美妙的天籁神韵。正是具有宇宙全息性,其以共、谐振波形式表达的音乐为所有生物(物质)共拥,故而无物界和场界,并直接沟通(无须任何翻译)和接纳(不论任何物种)。

 

下面是振动(脉动共、谐振)、步进、摆动图解

264

下面是混元场绝对简元步进增值推演—–混元场之神韵

265

   

    按此序列推演,在混元场空间应该呈现三螺旋结构的线形亚元(其次元阵构为扭曲异次体线列阵元)。

下面是DNA音阶之天籁

266

   

   由于全息表达重力和界面支撑作用,线形亚元异次体变异为双螺旋带状元,其中的一条螺旋线隐匿为联系双螺旋的柔键结构。

下面是宇宙之天籁结构——-双螺旋天键

267

 

    4.智慧是所有生物(生命体)个体的每一个(亚、次)元在宇宙自然场中感受到的场景反射和场景背景讯息:通过选择性容纳运用自然选择及经验筛选积累信息和在元场内反复比较累计形成的较高数量级稳定的序势函(程序)形式,以构成该生物具有自然处理(运算)的核心基本元作媒载体(如细胞、大脑细胞等),并通过这些媒载体对所有关于本生物实体(单个元)及对应场作出反应和处置。而该生物实体(单个元)的最高智慧是以最小数量级的次元与在最低以太场量级的空间阵列将媒载体的全部内容用全息的微元场(次低元场)结构形式进行固定结晶如DNA结构形式或其他简约形式,从而使该生物(生命体)在所在的元场所有适存性和权势函不断增加。 而从以上混元场的结构和性质定义还可以进一步推演确定宇宙中现有认知的地球生物不是生命体的较高形式,更不是唯一形式。其生命的信息是可以转化为其他存在形式,并相对衡久,但不是绝对永恒的。

 

                                                                  船山荒石(白玉) 

                                                               2007年7月17日于遂宁斗城

 

    具有六芒星原理特征的横波,在扩展时,与距离的自乘成反比而衰减,起熵增大(从有序变为无序)的作用。与此相反,具有五芒星原理特征的纵波,依据黄金分割比运作,与大小无关,永远地记忆原型,起到熵减少的作用,即从无序(不如说是潜在状态)产生有序。

 

    原子既是下降能量的接收器,又是上升能量的发生源。在其内部,基本粒子数完全一样、质量、波长、波形完全一致的重力和重力波(标量波)结对发生。这意味着与三维世界一模一样的四维以上的高维世界(它实际上是现象世界的铸型、原型)存在于“看不见的宇宙”中。这确实是自古相传的阿卡希克记录的物理学上的根据。在宇宙中,所有曾经发生过的现象和事变,其信息全被保存在高维空间。当然,在高维空间也存在有我们人类的“分身”。

 

    水晶、金字塔和水也是依据黄金分割比而形成其构造的。例如金字塔,其斜面的倾斜角为51度50分。假如把从金字塔的中心到外周的长度作为1的话,则其斜边的长度就是¢(1.618),高度为(根号√Φ)即1.272,形成完全受制于黄金分割比的直角三角形。

 

268

 

    水分子的间角是104度30分。这是以O(氧)为顶点,以两个H(氢)的约52度×2的104度为间角的三角形。从O到各个H只是¢,两个H间的距离是1+1=2。人体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具有黄金分割比的水分子,通过螺旋从髙维吸取能量。水晶的结晶构造也是依据黄金分割比形成。这表明宇宙万物的产生都与弗拉克塔尔原理(宇宙万物,无论大小均呈相同形态)相符。此外,水的分子间角比51度50分×2=103度40分大50分,由此可以推定在原子核的中子β崩溃的时候,有很少一点质量因崩溃而缺损了;相反,在结合的时候,会出现若干能量增加的现象。

 

    水之类的分子是通过化合形成的。化合现象是数值仅存极小差异的波干涉,产生“念波”后出现的。化合现象蕴含着更为复杂的万物构成的原理。这种若干角度的不同启示了此事。

 

    万物增殖的比例,据说是由斐波纳契数列(即黄金分割比)决定的。所谓斐波纳契就是如0、1、2、3、5、8、13、21、34那样即(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所形成的数字排列(0+1=1,1+1=2,1+2=3,2+3=5,3+5=8)……并且,假如把相邻的两个数相除,则数字愈是大,则商愈是接近黄金分割比1.618011(如34÷21=1.618,21÷13=1.616)。

 

    从上文可知,这个数列的出发点是零,因此我们可以说,零是万物创造的关键。万物从最初的零涌出、展现。这表明依据黄金分割比形成的螺旋从四维出发,通过零点,在六芒星原理的控制下涌出,显现在三维空间。

 

    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40-546,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创始人)说过:“万物是水。”确实如此。例如人体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当水处于自然状态时,其构成是严格体现黄金分割比的。所以,当一个人处于自然、健康状态的时候,即使自己没有有意识地想要获取能量,宇宙能量也会通过严格体现黄金分割比的涡和螺旋,不断地流入体内。

 

    所谓疾病,就是在体内的水的构造不再体现黄金比时出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螺旋不能沟通宇宙能量。这种状态的产生多数与人工的、机械的做法有关。自然原本是厌恶机械的东西的。通过微妙的千分之一的晃动,我们能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心跳、微风等等的韵律。我们应当了解,人工的机械的做法,大都背离自然的规律,所以多少会使螺旋原有状态发生扭曲。

 

    当一个人透彻地了解了这一点之后,他(她)的意识的方向性就变得一致了,意识力也增强了,有时能做出令人惊诧不已的事。水(即万物)是依据黄金分割比构成的。当一个人处于自然、调和的状态时,宇宙能量就源源不断地流入其体内,其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明白了这一点,便是掌握了宇宙的智慧。

 

    下面,归纳一下对于现代科学常识的再认识:

 

   (1)“性质相反的能量相互抵消,消失了。”不是这么回事。作为在原子内被变换并从原子被放射到空间的四维纵波的重力波,作为重力潜在,被保存在四维空间。重力潜在发生压力倾斜(高低)时,便向三维靠拢,一旦穿过作为维的边界的零点,便显现为现实的力和能量。

   

   (2)“物质具有能量。”不是这样。能量从空间涌出,又复归于空间。位于四维的潜在压力的倾斜,产生漩涡,该漩涡穿过零点在物质世界显现其反作用。假如来自四维的能量和力的供给中断,则物质的运动就停止了。

   

   (3)“物质收缩到10^33厘米的普朗克长度,此后的因果关系不明。”在这里没有提及零点,因此,只是三维范围的认识。依据黄金分割比构成的四维的漩涡,作为纵波通过零点显现于三维,于是三维的现象便产生了。零是超无限大,所有的东西都融入其中而呈一体化。零是从三维通向四维,乃至更高维的唯一的点。在万物的中心,都有这个零点存在。

 

    其现代科学的证明是,在所有的粒子中都有反粒子存在。正反粒子存在的证明是,在原子这一个系统形成时有电子和阳电子(把这叫做质子,详细后述)。

 

    光在分极之后,电子和阳电子结对出现。但假如没有作为中心的原子核(这是中性的、旨在统一电子和阳电子的芯),则电子和阳电子会进行瞬间的乱舞并由此而消失,复归为原来的光。假如仅有正和负或阴和阳的话,则原子即物质现象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在阴、阳、中性零结合为三位一体的状态时,物质化的现象才会产生。

 

8. 从横波文明到纵波文明

 

    这里所谓的“纵波文明”,并不是“只有纵波”的文明,它指的是一种新文明。这种新文明使人们重新认识被近代文明舍弃的“纵波”(古代人类睿智的结晶),觉悟到通达高级精神境界的道路是“纵波”。这种文明可以说是“包含纵、横波”的文明吧。

 

    托马斯•潘艾丁是这样阐述有关标量波(纵波的重力波)的应用问题的:

 

   (1)是自然的潜在。无规则可言,所以立刻相互抵消后消失,所以不能转化为力。

 

   (2)是人工的潜在。通过有意识的人为的设计,使相位、方向性一致的两条标量波产生干涉,形成非线型关系(是这么一种关系:例如波,相同的波假如成比例放射的话就不继续存在);假如进一步晃动真空的空间(通过受制于黄金分割比的五芒星原理),则能使遥远场所的空间涌出能量(这就是自由能量产生的原理)。

 

    纵波就是这样的波。当它的相位、方向性一致(具有意志)以后,被包容在真空的零矢量的秩序就显现,涌出创造万物的波。这种波能使无序产生有序,即是熵减少的波。从有序向无序演变这样的熵增大的法则,被认为是物质层次的重要法则,但这不过是受制于横波的三维世界的法则。

 

    实际上,人类通过自己的意识作用,也能使纵波具有方向性一致的特点(具有意志),从而形成依据黄金分割比产生的漩涡。已经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是赛巴巴那样的圣者以及水平高超的特异功能者和气功师。但大多数人还只是潜在地具有这种能力,还未将它发掘出来。

 

    超能力者和气的治疗家,能用意识控制并使用相位、方向性一致的、作为生命层次的标量波的零矢量电磁波(静电波)的重力波。当他们施术时,就像电视台播放电波(高频的强电波)那样,把标量波作为搬送波,把从自身的意识发出的信号和信息作为(弱的低频的)调制波,使受术者的脑电波和身体的失调部分与健康的波动产生共振。同性质的能量和波最容易产生共振。有的能力特强的施术者,能在瞬间治愈受术者所患的疑难病症。

 

    冥想者和宇宙意识之间的交流是否顺畅,关键在于人体与依据黄金分割比产生的漩涡是否形成共振,从而打开标量波、纵波运行的通道。现在很多人的纵波的运行通道还未开启。昆达利尼的苏醒和气功的大周天、小周天等等,就是旨在打开这个通道的修炼方法。

 

    眼下,现代科学只确认横波的存在,所以,现在的时代可以说是“横波文明”的时代吧。自称为宗教家和超能力者的很多人,使用自己具有的强大的横波,以自己超凡的魅力去影响他人,支配欲和好胜心使他们异常活跃。实际上,纵波才是他们所具有的能力的根源。但因为他们的意识还停留在三维的层次,所以在他们之中,人欲横流,他们成为本能的发泄者,等而下之者更是陷入了邪道之中。

 

    在所有的主导权之争中,争斗的双方都用横波在攻击对方。横波的矢量的世界,是宇宙空间的个别部分,并且受到欲望、感情的摆布,晃动不已,往往失去平衡。

 

    纵波的运行通道被打开的人,能根本不受横波世界晃动的影响,直接观察到万物一体化的形状,即并不把A和非A的对立看成绝对的;他们认为,异己之物与自己,实际上是同一事物不同侧面。他们不是苛求他人,掠夺他人;而是宽容他人,给予他人。他们认为通达超越物质层次的高级精神境界的道路,只有在对纵波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才能找到。

 

    “因此,物质宇宙的种种能量是从真空产生出来,这一过程是与纵方向(或者说是通向内部中心的方向)紧密相连的。就是说,真空状态本身并不是根源能量存在的场所。能量是从更深的内部(即更髙的维的层次),作为纵的频谱而被‘创造’出来。假如对这个纵的频谱不断探索下去的话,则我们就能最终发现时空皆无的包容一切的无限的‘根源’。万物从这‘根源’产生出来。我们人类的生命、意识也是孕育在这‘根源’之中的。”(引自迪比多松《精神能量》)

 

    这个纵的频谱,假如改用物理学的名词来称呼,则就是零,或中性或纵波,或标量波。物质层次的标量波是作为四维的纵波而存在的。在其上,还有生命层次的标量波(例如气)、精神层次的标量波(例如通过人类的意识作用而产生的超常现象),在进一步高深之处,有包容一切的作为根源的“宇宙意识”。

 

    现在的文明,是无视纵波的横波文明。发现纵波,就是发现万物的创造原理。在对气进行科学测定中作出卓越成绩的日本东海大学的佐佐木茂美教授说过这样的话:“气是一种潜在状态,其发展是从弱到强的,因此具有负熵的性质。一般来说,热量只能从温度较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而不能沿相反方向转移。这就是熵增大的法则。 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一下,在水中倒进墨水,则墨水便化散溶开,颜色变淡。但在气(Psi)的世界中,温度高的物体吸附温度低的物体的热量,温度变得更高,就像墨水滴入水中,化散开的墨水的颜色不仅不变淡,反而变得更深一样。”

 

    传统的科学,只承认“由天朝地的收缩”和“右转下降的能量”即作为吸引力而存在的重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些才能用科学的手段观测到。但是,如果只有吸引力,只有收缩,并且宇宙是因吸引力和收缩而形成的话,则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东西(从原子到宇宙)都将因极度收缩而崩塌。看不见的能量状态(实际上是潜在)收缩,变为看得见的物质状态,于是有质暈的物质就显现了。现代科学认为固体(物质)能传播纵波和横波。地震波的存在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流体(液体、气体)只传播纵波。电气波与磁气波结对发生,作为粒(固体)状的波(波粒子状)而形成电磁波。电磁波不传播纵波,只传播横波。如本章开头所载的电磁波图所示,纵波作为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在同一时刻传播的电气波和磁气波,数值相同,在空间的相位相同,所以没有振动成分,就是说,纵波变得不存在了,即使对它进行测定,数值也是零。

 

    这是只从结晶构造的三维的六芒星原理出发来探讨问题的必然结果。但是,在三维上为零的、作为零矢量时间成分的四维的纵波(标量波、重力波)是肯定存在的。

 

    下面再次参照高桥励《探讨“形状”中蕴含的惊异能量》一书中的观点来回顾一下文明的历史吧。六芒星的代表是大卫之星(两条网眼纹)。从平面的角度来看它,则它表现的是无论哪里都有的大地和水;从立体的角度来看它,则它表现的是来自天、地两方的能量的交叉。正三角形▲象征上升的火和空气,它表现月之柱包阿兹。倒三角形▼象征下降的水和土,它表现的意义与基督教的十字架相同。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的印章呈五芒星状。一个六芒星和一个五芒星组成的图形具有强大的能量,它就是此后旨在打开保存古代秘法卡巴拉(犹太的神秘思想)的“契约之箱”的“所罗门的钥匙”吧。

 

    作为基督教象征的十字,表现两层意思,一是朝东西南北的水平方向进行无限扩展,二是犹如矗立在古代大地上的石柱,与天进行垂直方向的交流。但是,对于信奉唯一绝对之神的基督教来说,石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根。在古代多神教的不少遗迹中,可以看到如同赫尔墨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的手杖形状(两条蛇盘卷在一起向上)的巨大石柱。就是说,石柱的文明是承认无数的存在的。

 

    古代的漩涡文明认为,在能量场的中心点上,竖立着巨石,在其周围呈螺旋状从大地向上升的能量和呈螺旋状从天往下降的能量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感应。今天,人们只意识到以巨大的石柱为中心的朝水平方向的能量扩展,而忘却了垂直方向的能“引导灵魂上升”的能量交流。

 

    与信奉另外石柱的伊斯兰教之间进行的始于十字军东征的圣战今天仍在继续。人们看到,要伸展到世界尽头的十字的尖端终于会合了,但那不是在水平的世界上,而是在浑圆的地球上。

   

    失去水平方向的十字的能量,偏向了五芒星原理的极端,产生了呈垂直方向的纵棒的形象。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的造型以及五芒星外加圆圈的美国军用飞机的符号,均象征了控制世界的五芒星原理的极端。这虽说是五芒星,但位置却是逆反的。

 

    五芒星原理看重体现右旋法则的螺旋,反映了熵减少的生命原则。与此相反,逆五芒星原理看重体现左旋法则的螺旋,反映了熵增大的物质原则。

   在17世纪,由笛卡尔创立的近代科学,阐述了宇宙构成的原理。在“物质、生命、精神”当中,只有“物质及其运动法则”才被定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生命、精神因为不能被量化因而被排除在近代科学的研究范围之外(所谓搁置起来,暂不处理)。

 

    只有那些“无论何时何地,不论是谁,做了以后,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的实验”,即只有那些具有重复性并能量化、数值化的实验才会得到科学的承认。当然,近代科学由此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创造了今天髙度的文明,其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但是由于贪得无厌的物质追求和毫无节制的能量消耗,地球被严重污染,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日趋恶化。这似乎是在向人们证明:“不能做到废物再生利用的文明,不久就将遭到毁灭。”

 

    纵波是根源性的波。从研究纵波着手,我们能发现这样的结构:万物从一见皆无的四维以上的髙维涌出,表现于三维空间。假如运行的方向逆反,则万物会从三维空间消失,复归于高维。今天的文明,只具有一个方向(熵增大的方向),所以它不能包容全部的宇宙现象。必定存在与现实的能量流结对发生的另一个能量流(这个能量流的数值是零,用现代科学仪器观测不到)。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横和纵、收缩和伸展相互补充交流的极端重要性了。

9. 关于布利尔能量和哈契松效果

    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我想用标量波理论来阐述一下前面提到的布利尔能量。(彩虹注:这里的“哈契松效果”,就是“哈奇森效应”。)

   

    1871年布尔沃.利顿(Bulwer,Lytton 1803-1873,英国小说家、政治家 译注)出版了一本奇书叫《即将复兴的民族》。这本书写道,逃避诺亚洪水的亚特兰蒂斯人进入了地球内部,并在那儿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希特勒派人寻求并开发了亚特兰蒂斯人所具有的“布利尔能量”。后来,阿列克•麦克莱伦在其所著的《谜一般的地底王国阿伽莎》(高桥良典译)一书中介绍了布利尔能量。布利尔能量可以说正是本书重点论述的标量波能量的一种表现。(发布者注:事实上这个布利尔能量就是“金字塔能量”,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看过《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之旅》的朋友会对“生命杵”有所了解)

   

    德国战败后,有关开发布利尔能暈的秘密技术连同掌握这个技术的科学家,被美国、前苏联以及隐藏在地球某处(据说是南极、南美)的纳粹余党搜罗而去,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被继续研究。这个技术好像是属于与现代科学体系不同的另外体系的。前苏联的未知能量发生装置的曝光,反映了该技术仍在被研究和开发。

 

   (1)被叫做布利尔的流体,能进入任何的物质--不论生物还是无生物当中(标量波也能透过所有的物质,能进入水、石、木材等之中。在生命层次上,它表现为奥尔孔能量)。

   

   (2)布利尔能量能转化为毁坏物体的强光(这相当于潘艾丁所指的两条标量波干涉所产生的强大能量,也相当于后述的哈契松效果)

  

   (3)把弱化后的布利尔能量输入人体,能防治疾病,保持健康,使生命体获得活力和生机。(生命层次的标量波,就是生命体能量。标量波与气、普拉纳、生命体能量是同种性质的。拉依希发明的奥尔孔治疗箱也是利用了这一类能量)。

   

   (4)布利尔能量可以贯通任何坚硬之物,所以被用于在地底的岩石中挖掘隧道等。只要理解了能量和物质能从真空中螺旋状地涌出,在方向相反时也能消失于真空的原理,便会承认这种现象是能够存在的。通过两条标量波的干涉,造成潜在压力的高低倾斜,从而使能量从空间涌出。

 

   (5)布利尔能量能产生光,可用这种光来照明。这种光与火焰形成的光不同,它如同北极星发出的光,十分柔和,呈银白色。这种光对人的健康有益。(通常的光主要是指作为光的频率带的一部分的可视光和红外线光。我们见到的太阳光是太阳发出的光在地球大气层中被吸收后残存的反射光。布利尔产生的光是包含光的所有频率带的宇宙根源之光)。

   

    (6)布利尔棒是一种能发出布利尔能量的安装有系紧用具、按钮、弹簧的小棒。通过操作布利尔棒能自由地改变布利尔能量的性质、大小、方向。既能用它来破坏人体器官,也能用它来治疗人体疾病。能用它破碎岩石、消散蒸气。用它不仅能影响人的肉体,也能影响人的精神。(用布利尔能量影响物体的方法如下:使相位呈180度不同的、即方向相反的两条重力波束相互平行並投射到物体,于是在同光束成直角的方向上,重力发生了,进一步旋转运动产生了,物体被提升、按压、摇晃。重力波束如果是在物体的中央起作用,则物体就会立刻断裂为二;假如是在物体的特定部位起作用,则物体就会弯曲软化;假如对物体起托起作用,则物体就会上升。这恐怕就是UFO的运行原理。加拿大的哈契松发现的哈契松效果实际上也是这种原理的体现。布利尔能量即标量波能量与生命和精神能量属同种性质,所以它能影响人的精神。)

   

    (7)使用布利尔能量的超航空机维玛纳能把太阳光线中的暗黑部分引出并笼罩机体,从而使机体消失在敌方的视线中。(太阳光线中的暗黑部分,就是不可视的四维的根源的标量之光吧!为了把它引出,有必要使四维的潜在发生倾斜。在飞机的周围使旋转的磁场产生,而后利用前述的AB效果,使潜在发生倾斜。于是从机身就放射出重力波了。为了填补变得稀薄的那一部分空间,重力开始遮蔽机身,使那里形成了与通常空间不同的呈波粒子态的空间。由此,与通常的空间不同的“局部时”产生,并造成时间的错位。具有时间错位的空间一旦形成,飞机便从三维的世界消失了。)

  (8)通过投射洛依乃光线,超航空机维玛纳中的乘员能够看到位于前方的原本不可视的物体。(这是因为洛依乃光线能使物体产生可视光线的波长,或者红外线波长的缘故。)

   

   (9)维玛纳使用特殊的集音装置,能听到飞行中敌机内的包括乘员谈话在内的各种声音。(其实质是利用重力波检测装置来制作全息图。发射两束重力波,一束直接射向敌机,解析重力波的强度和相位的分布,一束随意射出,然后使这两束重力波干涉,于是全息图便产生。对全息图进行图像处理,便可获得全部信息。假如采用特殊的计箅机来迸行处理的话,则所有的屏蔽都不起作用了,能透过地表、厚壁迸行摄影。因为声音具有频率,故也能被截获;反过来,也能使自己的声音直接传至远方的人。有的人能听见宇宙人的说话,其原理就在于此吧!根据这个原理,能够建成可贯通地球的通讯线路。通讯卫星等现代通讯工具变得不需要了。宇宙中的一切都变得透明了,无任何隐蔽的场所了。)

   

   (10)把大气中的七种力吸引出来,经太阳光的照射后,送达维玛纳动力中心,使断续器运行起来。于是,维玛纳就像蛇屈曲前行那样进行锯齿形的飞行了。(所谓大气中的七种力,除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力之外,不就是为神智学所认定而不为现代科学所承认的幽体、超幽体、亚原子体、原子体的力吗? 这里所说的太阳光是不可视的标量波,经过其照射潜在的倾斜产生了,它作用于断续器,使开关轮番进行开和关的动作, 于是飞机的飞行轨迹就呈锯齿形了。)

   

    加拿大的哈契松发现了哈契松效果。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机关和有关研究所曾对此进行过郑重调查。(彩虹注:哈奇森效应,详见第一章•附注四。)

    产生哈契松效果的机械的结构如下:一大一小两个特斯拉线圈和一个能产生静电的范德格拉夫(Vandegra-aff)发电机配置在一起。小的特斯拉线圈的中心频率为760千赫左右,大的特斯拉线圈的中心频率为350千赫左右。大小特斯拉线圈之间的距离约为12英尺。

   

    据认为,哈契松效果是两个线圈的频率成为高调波时,即作为1:2的整数倍表现时出现的现象。所谓高凋波,是这么一种现象,如同把某基本振动数作为一,则其整数倍为二、三、四……那样,整体成为一而振动,或者几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分别振动。参照木下清宣的观点来解释一下吧:两束波被放射以后,同步的重力波的相位便成为一点,那个点的运行轨迹,成为把两个点作为焦点的旋转双曲面(两个圆),在每个相位180度不同的双曲面间的领域,推力的方向都是相反的。

   

   (1)具有相同方向推力的领域扩展。假如在那空间有物体的话,则物体就会受到推力的作用而移动。如果那推力方向是朝上的,则不论那物体是金属还是非金属的,都会浮起在空中。

   

   (2)假如物体是细长的,则在其中央部分,会产生方向相反的两股拉力;假如拉力十分强大,则物体就会断裂。

   

   (3)假如物体中央的应力的方向变化的点发生振动,推力和拉力交互起作用的话,则物体就会产生疲劳损伤。当力进一步加强时,物体就会发热。

   

   (4)如果在物体当中,产生如同剪刀剪物那样的力的话,则物体就会像被剪断那样断裂了吧。

   

   (5)当金属物体中的应力按一定的方向以高速(光速或接近光速)变化的时候,只要对金属物体稍微加上一点外力,则金属物体就会因失去其弹性界限而软化了。

   

   (6)当物体内部产生高速振动时候,物体就会像受到搓揉那样而发热。假如是可燃物的话,则会燃烧起来。

   

   (7)当强大的重力波通过气体的时候,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中的电子发生膨胀,放射出光(即进行轨道迁移),于是,发光现象产生了。

   

    如上所述,假如把标量波、纵波的重力波等概念引入科学的领域,则几乎所有的未知现象都能得到解释。

   

 269

 

(第二章完,待续)

 

    参考:觉醒家园(文字版) 

   

    编校/整理:彩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a70610102ecc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